矯情。
guǐ qíngㄍㄨㄟˇ ㄑㄧㄥˊ詭情矯情。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八觀》:“故聽言信貌,或失其真,詭情禦反,或失其賢,賢否之察,實在所依。” 明 唐順之 《秋野殷公墓志銘》:“餘覽史傳所紀,長者大抵多詭情以釣奇,至償金不復辨,認牛不復問。諸如此類,史家以為奇而列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聽言察貌,或失其真;詭情禦物,或失其實。”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