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諍"是中文詞語,是指提出批評或矯正上級、君主或國家政策的行為,常用來指封建社會士人、臣子對君主的勸告或反對。
近義詞:規諫、勸誡、規勸
反義詞:阿諛、拍馬、奉承
同義詞:忠言逆耳、進言、直諫。
基本信息直言規勸,使人改正過錯。諫諍(諍,其本字爭)jiàn zhèng[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規勸,使人改正過錯諫諍即見聽。——《漢書》自此諫諍路絕,賢豪解體。——《東週列國志》諫諍章第+五【章旨】這一章講的是為臣子的,不可不諫諍君親。君親有了過失,為臣子的,就應當立行諫諍.以免陷君親於不義。孔子由於曾子提問,特別發揮了諫諍的重要性。【原文】曾子日:“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譯文】曾子聽孔子講過了各種孝道,就是沒有講到父親有了過錯應該怎樣辦.所以問道:“像慈愛、恭敬、安親、揚名這些孝道,已經聽過了您的教誨,我都有所領悟。但我還想再冒昧地問一下.為人子的只 要不違背父親的命令.一味遵從父親的命令.就能算孝子了嗎?”【原文】子日:“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