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居"的意思是被流放到遠離中心的地方居住,通常是指受到皇帝或政府的懲罰,被迫離開原來的居住地,被趕到偏遠或不宜居住的地方生活。
近義詞:流放,放逐
反義詞:召迴,歸來
謂古代官吏被貶官降職到邊遠外地居住。唐 高適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詩:“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四》:“況諸臣當謫居思過之餘,蒙恩得釋,優遊漸進,殊有趣味。”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出生於中亞碎葉》:“古時凡由 漢 民族居地移住外域,便說為竄謫或降居……《史記·五帝本紀》言‘ 青陽 降居 江水 , 昌意 降居 若水 ’,所謂‘降居’也就是謫居。”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