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是中國傳統戲曲的一種,源於河南,故又稱為"河南梆子"。它是在梆子、弋陽腔、河南墜子、西皮腔等方言劇種基礎上,吸收了京劇、秦腔、昆曲等劇種的表演技巧和唱腔精華,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戲劇藝術形式。
同義詞:河南梆子
近義詞:京劇、秦腔、昆曲等(這些都是中國的傳統戲曲類型)
反義詞:無對應反義詞。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近幾年,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意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新西蘭、德國、英國、美國、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讚是“東方詠歎調”,“中國歌劇”等。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豫劇從清朝末期至今已經形成四大聲腔,即祥符調(以開封為中心)、豫東調(以商丘為中心)、豫西調(以洛陽為中心)、沙河調(以沙河流域為中心,即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等地)。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據文化部統計,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以及新疆、台灣等省市區都有專業豫劇團分布。全國(省級一、二團,市級一、二團,縣級一、二團等)共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人數10萬多人。2006年,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國家文化部直接管理收編167個院團。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