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薪之疾"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背負著柴草的人得了病,比喻因勞累過度而生病。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負薪之憂,不敢言病。”
近義詞:積勞成疾、勞形苦心
反義詞:養尊處優、安閑自在
同義詞:勞形苦心、積勞成疾
以上詞彙都是根據成語的含義進行的對應,沒有直接的同義詞,但可以從含義上找到相近的表達。
《上疏乞骸骨》
【詞目】負薪之疾【讀音】fù xīn zhī jí【釋義】負薪:指有病。指背柴勞累,體力還未恢復。【出處】漢·公孫弘《上疏乞骸骨》:“臣弘行能不足以稱,加以有負薪之疾,恐先狗馬填溝壑,終無以報德塞責。”又,此成語又被用為“負薪之憂”,出自《禮記·曲禮下》:“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示例】宋·張孝祥《王樞密》:“屬有負薪之疾,未倏斂版之恭,敢徹書函,冒幹齐斧。”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