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原意是要求人盡善盡美,後指批評指責別人。[近義詞]指責。[反義詞]稱讚 | 原諒。
責罵 責問 斥責 訓斥 嗬斥 責怪 叱責 指謫 指斥 喝斥 非難 嗬叱 責難 詰責 申斥 指摘 譴責 誹謗 指責 批評
1、以盡善盡美要求人。《淮南子·氾論訓》:“是故君子不責備於一人。”《新唐書·太宗紀讚》:“然《春秋》之法,常責備於賢者。”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詩:“依違見事信為遲,責備時賢毋乃重。”2、批評;指摘。《明史·週宗建傳》:“時遼事方棘,上疏責備輔臣。”《東週列國志》第五迴:“鄭伯見週王全無責備之意,果然心懷不安,遂定入朝之議。”《三俠五義》第四迴:“老爺聞聽心中暗想:‘既是儒流讀聖賢之書,焉有攻乎異端之理,待我出去責備他一番。’” 夏丏尊葉聖陶 《文心》四:“我剛才說你們表達感情不充分,這是深一層的責備。”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