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遺簪墜履'。
《韓詩外傳》卷九:'孔子出遊少源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漢賈誼《新書.諭誠》:'昔楚昭王與吳人戰,楚軍敗,昭王走,屨決眥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及至於隋,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屨乎?'昭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踦屨哉?思與偕反也。'自是之後,楚國之俗無相棄者。'後人合兩事為'遺簪墜屨',比喻舊物或故情。
指遺棄的簪珥鞋襪。
《北史·韋夐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有不逮前烈,然舍舊錄新,亦非吾志也。”
他不棄~,找到了多年前的朋友,後來他們經常小聚敘舊。
遺簪墜屨指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舊物。後指不忘舊友叫“不棄遺簪墜屨”。出自《北史·韋夐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有不逮前烈,然舍舊錄新,亦非吾志也。”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