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仕;退隱。
方言。山區人稱死後葬於山上。
詞語解析(1).致仕;退隱。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末自 夏汭 ,固乞還山。權憇 汝南縣 境,固非息心之地。” 宋 劉克莊 《水調歌頭·喜歸》詞:“再拜謝不敏,早晚乞還山。” 清 汪懋麟 《九月十三日還山》詩之一:“幸遂還山願,蕭然去國輕。”(2).方言。山區人稱死後葬於山上。 週立波 《山鄉巨變》上六:“有人勸這老倌不立繼,開導他說:‘你有六七畝好田,飽子飽藥,百年之後,還怕沒得人送你還山?(3).習俗。在浙南閩北一帶山區,人死葬入墳墓,把風水燈接迴家中供奉,晝夜長明,香火陪伴。三天後,撤走香火,再將神魂送其墓地,此過程稱之“還山”。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