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錯盭”。錯亂反常。《後漢書·襄楷傳》:“比年日食於正朔,三光不明,五緯錯戾。”宋 葉適《司馬溫公祠堂記》:“當是時,天象錯戾,碑首仆裂。”明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三·皋陶有後》:“又 皋陶 少 益 數十歲而為父,益 長數十歲而為子,何後先錯戾如是。”章炳麟《國故論衡·明見》:“延及 漢 世是非錯盭矣,此示 惠施 之所短也。”
錯戾,拼音是cuò lì,亦作“ 錯盭 ”。錯亂反常。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