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亦作“雨淋鈴”。唐 教坊曲名。唐 鄭處誨《明皇雜錄補遺》:“明皇 既幸 蜀,西南行初入 斜穀,屬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 貴妃,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唐 元稹《琵琶歌》:“因茲彈作《雨霖鈴》,風雨蕭條鬼神泣。”明 梁辰魚《紅線女》第一折:“《雨霖鈴》空響人何處,只落得渺渺獨愁予。”清 納蘭性德《浣溪沙》詞:“信得羽衣傳鈿合,悔教羅襪葬傾城,人間空唱《雨淋鈴》。”參閱 宋 樂史《楊太真外傳》、宋 王灼《碧雞漫志》卷五。
2.詞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雙調,一百零三字,仄韻。宋 柳永 始作。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無定。在他離開 汴京 時作此詞,以抒發惜別之情。詞中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之句,膾炙人口。後用以指代失意潦倒。清 陳維崧《贈歌者陳郎》詩:“憐爾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鈴》。”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