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垂海立"來自於《詩經·小雅·信南山》中的詩句"雲垂而靡,霞映而治,觀其流矣",形象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色。面對山上雲氣垂吐,海面泛起的景象,用來形容事物壯麗、廣大的景象。沒有明確的近義詞、反義詞、同義詞。
《朝獻太清宮賦》
原來是歌頌帝王的威德,後指文辭雄偉。就是文辭氣魄極大的意思。比喻情勢變化巨大或事物氣勢壯大。唐·杜甫:“九天之雲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注:也作“海立雲垂”明·袁宏道《徐文長傳》:“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雷行。”劉伯溫有詩“天迥雲垂草,江空雪覆沙。” 大約也就是其氣勢龐大。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