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靈旗'。
戰旗。出征前必祭禱之,以求旗開得勝,故稱。《史記·孝武本紀》:“其秋,為伐南粵(即南越),告祝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鬥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泰一鋒,名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漢書·禮樂志》:“招搖靈旗,九夷賓將。” 顏師古 注:“畫招搖於旗以征伐,故稱靈旗。” 宋 嶽珂 《桯史·吳畏齋謝贄啟》:“使靈旗再圖北指,詎不先出 峴 之師。”明 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公(袁可立)即叱馭行,靈旂過兗,賊遂鳥獸散。” 清 許承欽 《錢塘江觀潮》詩:“靈旗百萬驅雷鼓,彊弩三千試水犀。”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