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粱一夢"是一個成語,來源於唐代的酒仙劉伶的《臥遊記》中的故事,意為指美好的夢想在醒來後就會破滅,比喻人生的短暫和虛幻。
近義詞:夢幻泡影、曇花一現
反義詞:實現願望、夢想成真
同義詞:過眼雲煙、南柯一夢
唐·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他猛然醒來,剛才的景象原是~,他不禁暗笑自己。
從前有一位姓盧的窮書生,他就是黃粱一夢的主人公。有一天。他在邯鄲一家旅館裏遇到了道士呂翁,盧生向這位道士大歎自己一生是如何窮困潦倒。呂翁聽後,便拿出一個枕頭說:“你把它枕在頭下,便可以一切如願了。”這時,店裏正在煮黃粱飯,而盧生由於一路旅途艱辛,非常疲憊,便糊裏糊塗地倒在呂翁給他的枕頭上睡著了。沒多久,盧生便進入了夢鄉。他夢見自己娶了一位年輕漂亮、善良溫柔的崔姓女子為妻。崔氏是富家千金,但她賢淑能幹,還幫助盧生順利地踏上了仕途,並為他生了幾個子女。後來,他的兒女們一個個長大了,每個人都生活得舒適優裕,而盧生也步步高升,一直做到宰相的位置。又過了幾年,他又有了孫子、外孫,便閑居在家當起了老太爺。他舒舒服服地活到了八十多歲,才安然死去。當盧生從夢中醒來時,嘴邊還露著一絲幸福的笑容。他睜開雙眼一看,發現自己仍然住在旅店的小房間中,剛才的榮華富貴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店主人煮的黃粱米飯,還沒有煮熟。
黃粱一夢出自唐沈既濟《枕中記》,盧生在邯鄲旅店住宿,盧生入睡後做了一場享盡一生榮華富貴的好夢。醒來的時候小米飯還沒有熟,因而大徹大悟,三生浮屠。後世說的“黃粱夢”或“邯鄲夢”,都從此而出。之後一再被人續寫改編,元朝馬致遠作《邯鄲道省悟黃粱夢》,明朝湯顯祖改編《邯鄲記》,清代蒲松龄作《續黃粱》。成語流傳至今,用來比喻榮華富貴如夢一場,短促而虛幻。黃粱一夢,三生浮屠。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