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雀伺蟬"源自漢樂府民歌《東方朔歌蓋棺事》:"蟬噪林逾靜,鷹飛而蟬亂,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黃雀在後,適可而噬。" 這裏的意思是比喻像黃雀一樣暗中觀察,等待時機捕捉蟬的人。後來用於比喻站在旁邊等著撿便宜或者從中漁利的人。
近義詞:坐收漁利、坐山觀虎鬥
反義詞:沒有十分貼切的反義詞。如果要從意思上對立來說,可以是"自投羅網"或"掩耳盜鈴",但含義上差異較大,僅從情境上看作是反義。
同義詞: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同義詞,但"漁翁得利"有類似的含義,用於描述旁觀者利用雙方爭鬥來獲利的情形。
漢·劉向《說苑·正諫》:“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