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灾异的征象。
释义《书·高宗肜日》:“ 高宗 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孔颖达 疏:“ 高宗 既祭 成汤 ,肜祭之日,於是有雊鸣之雉在於鼎耳,此及怪异之事,贤臣 祖己 见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变异,则正其事而异自消也。’”后因以“鼎雉”指灾异的征象。《后汉书·刘陶传》:“故 武丁 得 傅说 ,以消鼎雉之灾, 周宣 用 申 甫 ,以济 夷厉 之荒。”《三国志·吴志·贺邵传》:“昔 高宗 脩己以消鼎雉之异, 宋景 崇德以退荧惑之变。”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接望》:“追思寄食真如梦,喜充鼎雉膏成用,念不得糟糠妇同,空怀愧禄千钟。”
汉语词典收录了近50万个词语,包含词语的解释、例句和翻译,词库仍在不断更新中。
词典数据主要来源于新华字典,以及通过机器学习从海量的互联网内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华字典收录的流行词语,用于补充词库,方便大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