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8—201)东汉京兆长陵人,字邠卿。初名嘉,字台卿。初仕州郡,以廉直疾恶,为人忌惮。桓帝永兴二年辟司空掾。历皮氏长、京兆尹功曹等职。因贬议宦官唐衡,家属宗亲皆遭杀害。避祸变姓名,卖饼于北海。衡死乃出,三府并辟,拜并州刺史,坐党事免。灵帝时复遭党锢十余年。献帝时征拜议郎,迁太常。有《孟子章句》、《三辅决录》。
(?—184)东汉吴郡无锡人,字义方。少游太学,有雅才而讷于言。灵帝时举孝廉,除郎中,校书东观,数奏赋、颂讽谏。迁外黄令,有德政,卒于官。
宋子侯,东汉人,生平事迹不详。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前181)西汉沛人。高祖诸姬生子。高祖十一年立为淮阳王。惠帝元年,徙王赵,以诸吕女为后。王不爱后,遂为吕后幽闭死。谥幽。
(?—前88)西汉人。武帝时,以大鸿胪击卫太子,征和二年,封秺侯。三年,为御史大夫率二万人出击匈奴,斩首颇多。后坐为詹事侍祠孝文庙醉歌于堂下,犯大不敬罪,自杀。
刘衡(?-41年),东汉光武帝刘秀与光烈皇后阴丽华之子。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封临淮公,幼年去世,谥号怀,无子,国除。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后至河西(今河西走廊一带 ) , 为大将军窦融从事 , 劝窦融支持光武帝。东汉初,举茂才,任徐县令,因病免官。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汉书》,史料多依班彪,实际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继续。其女班昭等又补充固所未及完成者。
东汉沛郡龙亢人,字元凤。桓焉兄子。桓帝初为议郎,入侍讲禁中。性耿直,忤左右,出为许令,病免。卒年四十。
东汉文学家。字文秀,著名文学家王逸之子。曾游鲁国,作《灵光殿赋》,叙述汉代建筑及壁画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与他同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写了此稿,但见到王延寿的《灵光殿赋》后,大为惊奇,自愧弗如,遂焚己稿。王延寿年仅20多岁溺死于湘水。他在辞赋史上留下了《鲁灵光殿赋》、《梦赋》和《王孙赋》三篇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