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529)南朝梁陈郡长平人,字灌蔬。励精勤学,博洽群书。齐永明中,为宜都王行参军。梁武帝天监中,累官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普通中,直东宫学士省。武帝命作《小说》十卷,世称《殷芸小说》。今有辑本。
南朝梁平原人,字士烜,一作士湮。刘怀慰子。九岁能诵《左传》。梁武帝天监中,起家奉朝请,历官尚书主客侍郎、海盐令。性至孝,十四居父忧,每哭辄呕血。母丧,哀恸而卒,终年五十二。著《释俗语》。
(约483—约548)南朝梁平昌安丘人,字士标。伏暅子。博学有才思,善效谢康乐,为五言诗。任昉叹曰:“此子日下无双。”齐末,州举秀才,对策第一。萧衍(梁武帝)至新林,挺迎谒,引为征东行参军。梁武帝天监初,除中军参军事。在家讲《论语》,听者倾朝。累迁晋陵、武康令。后除南台书侍御史,因纳贿被劾,惧罪出家,名僧挺。后遇赦,不堪食素,还俗。侯景乱中卒。有《迩说》及文集,均佚。
(?—551)北齐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字绍远。北魏济阴王拓跋小新成曾孙。少险薄,多与寇盗交通。长改节,涉子史,颇属文。仕魏历位司空、太尉,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入北齐,降封美阳县公,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后为文宣帝所杀。有《辨宗录》。
南朝梁会稽人。工诗。为南平王大司马府记室。
南朝梁济阳考城人,字彦遐。江茜弟。笃学有文章,工书善琴。位太子洗马、湘东王萧绎(梁元帝)录事参军。为武宁郡,颇有资产,积钱于壁,壁为之倒。湘东王以其名禄,改字曰荣财,以志其忿。后为作唐侯相。撰《列仙传》等。
(420—477)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景倩,初名悯孙。袁淑侄。少好学,初为扬州从事。宋孝武帝时,除尚书吏部郎。宋明帝泰豫元年,以尚书令与萧道成、褚渊同受明帝遗命,共辅苍梧王(后废帝)掌朝政。后萧道成杀后废帝,立顺帝。粲谋讨道成,事泄被杀。尝著《妙德先生传》以续嵇康《高士传》。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姚察的著作很丰富,有《汉书训纂》30卷,《说林》10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记各1卷,还有《文集》20卷,并行于世。此外,还有未撰成的梁、陈二史。这样的家学传统,对姚思廉有良好影响,少年时就喜好史学,不仅聪颖,而且勤奋学习,除了读书,再没有其他嗜好,甚至从不过问家人的生计状况。
( 473—494)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礼。齐高帝子。出继伯父萧道度。武帝永明中,为江州刺史。累迁秘书监、抚军将军。性至孝。好学,善属文。与王智深、江淹以文章相会。尝手自细书写《五经》,置巾箱中,以备遗忘,一时诸王争效。“巾箱《五经》”自此始。居身清率,言未尝及时事。海陵王延兴元年,萧鸾专政,见害。
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汉族,齐朝开国皇帝,在位四年。《南齐书·高帝纪》载,齐高帝萧道成乃“汉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先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南齐书·武帝本纪》载: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寓晋陵武进(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故萧氏遂为南兰陵(今常州)人。少从名儒雷次宗受业,治《礼》及《左氏春秋》。仕宋,初为左军中兵参军,后领偏军征仇池,进军距长安八十里,以兵少,又闻宋文帝崩,乃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