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背景
庾信是梁朝著名的文学家。侯景之乱初步平定时,梁元帝派他出使北方的西魏,被西魏留下不许南归。庾信十分思念南方的故国。这首诗是他在北方收到王琳寄给他的信以后所作。
译文
身在玉门关外道路竟如此遥远,翘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现在激动地流下千行热泪,只因为拜读了您万里寄来的手书。
注释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金陵:梁朝国都建康,今南京。信使:指使者。疏:稀少。
君:指王琳。万里书:从远方寄来的信。时王琳在郢城练兵,志在为梁雪耻,他寄给庾信的书信中不乏报仇雪耻之意,所以庾信为之泣下。
赏析
诗的起首“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言诗人与王琳一仕北朝、一仕南国,相隔遥远,音讯难通。“金陵”、“玉关”二地名相对,“道路远”又与“信使疏”相对;“远”字表示空间的距离,“疏”表示时间的久隔,这两句对仗工整,为下句起到铺垫的作用。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意为接到王琳来自远方的书信,不禁沧然泪下,未曾见到信上的文字,却已经泪洒千行了。这一流泪启信的细节描写,比开君万里书,读罢千行泪更为感人,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悲喜交集,感慨万端的复杂心情。尤其是一个“独”字,蕴意极深。当时,庾信虽然受到北周朝廷的赏识,在长安供职俸禄,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暗中与王琳通信,一刻也没有忘记故国之耻。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他的乡关之思和南归之意是不能直率表露的,只能通过诗文曲折婉转地表现。用一个“独”字,既写出了暗中有所希冀,也写出了作者身在异邦,孤独苦闷的环境和感受。“万里书”与“千行泪”相对,皆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此信得来之不易,又与上二句“道路远”、“信使疏”相照应,针线十分紧密,构思亦很巧妙。仅仅二十个字,却抵得过千言万语,包孕着作者十分复杂的情感,深沉含蓄,催人泪下。
前二句言南北道远,音讯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书信,不胜惊喜。后二句写拆阅书信时的心情。王琳怀雪耻之志,可以想象信中满纸慷慨悲壮之词,使诗人深受感动,为之下泪。诗人为何拆书下泪?是有感于故人万里寄书的情谊?还是触动了悠悠乡思?或是感慨于故人的忠烈之情,而羞惭于自己的苟全?诗中均未言明。无限话语尽在潸然而下的“千行泪”中。
猜您喜欢
校战出长杨,兵栏入斗场。
置阵横云起,开营雁翼张。
门嫌磁石碍,马畏铁菱伤。
龙渊触牛斗,繁弱骇天狼。
落星奔骥騄,浮云上骕骦。
急风吹战鼓,高尘拥贝装。
骇猿时落木,惊鸿屡断行。
树寒条更直,山枯菊转芳。
豹略推全胜,龙图揖所长。
小臣欣寓目,还知奉会昌。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山河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出没看楼殿,间关望绮罗。
翔禽逐节舞,流水赴弦歌。
细管吹丛竹,新杯卷半荷。
南宫冠盖下,日暮风尘多。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分类: 古诗三百首
逢风时迥度,逐侣乍争飞。
犹忆方塘水,今秋已复归。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