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
弄影阑干。
玉燕重抽拢坠簪。
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
翠破红残。
半簟湘波生晓寒。
赏析
“水亭”两句,“水亭”临水,所以“花”即夏日莲花也。此言夏日深夜,月光如水泻在花上、叶上、水亭上和亭中之人身上。本来夏日暑热手不停扇,但如今时已深夜,人在水亭,就不需要频摇扇子,故曰“扇与人闲”。“弄影”两句,状归隐。“抽簪”,仕官者束发整冠,而用簪固冠发上,今言“抽簪”,即是暗喻卸仕归隐。沈约《侍宴乐游苑》诗有:“将陪告成礼,待此未抽簪”,即是指卸仕也。此言人在亭旁栏干伫立,月照人影倒映水中摇晃不停,“无官一身轻”,所以能抽去燕形玉簪,卸去官帽而自由自在了。上片记述一位卸仕之人的闲适情状。
“心期”两句,述因闲致愁。言此人闲极无聊,就用亭旁池中莲子作卦具,暗暗祈祷而卜之。可是卜象却并不理想,因此不由得心中烦恼,紧皱起双眉。“秋入眉山”,即是愁入眉头之谓。可参阅词人《唐多令·惜别》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句意。“翠破”两句,触景生情。此人心中烦恼,再加上池中的荷叶、莲花因已生出莲子而开始破残,所以他睡在湘妃竹编制的竹席上,翻来覆去一夜无眠,直至拂晓寒意侵人,就更加清醒了。下片述因闲适无聊而烦愁的一种心理活动。
猜您喜欢
江鶃初飞,荡万里素云,际空如沐。
咏情吟思,不在秦筝金屋。
夜潮上,明月芦花,傍钓蓑梦远,句清敲玉。
翠罂汲晓,欸乃一声秋曲。
越装片篷障雨,瘦半竿渭水,鹭汀幽宿。
那知暖袍挟锦,低帘笼烛。
鼓春波、载花万斛。
帆鬣转、银河可掬。
风定浪息,苍茫外、天浸寒绿。
倾国倾城,非花非雾,春风十里独步。
胜如西子妖绕,更比太真澹泞。
铅华不御。
漫道有、巫山洛浦。
似恁地、标格无双,镇锁画楼深处。
曾被风、容易送去。
曾被月、等闲留住。
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从柳妒。
不教歌舞。
恐化作、彩云轻举。
信下蔡、阳城俱迷,看取宋玉词赋。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
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
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细响残蛩,傍灯前、似说深秋怀抱。
怕上翠微,伤心乱烟残照。
西湖镜掩尘沙,翳晓影、秦鬟云扰。
新鸿,唤凄凉、渐入红萸乌帽。
江上故人老。
视东篱秀色,依然娟好。
晚梦趁、邻杵断,乍将愁到。
秋娘泪湿黄昏,又满城、雨轻风小。
闲了。
看芙容、画船多少。
翠纱笼袖映红霏。
冷香飞。
洗凝脂。
睡足娇多,还是夜深宜。
翻怕回廊花有影,移烛暗,放帘垂。
尊前不按驻云词。
料花枝。
妒蛾眉。
丁属东风,莫送片红飞。
春重锦堂人尽醉,和晓月,带花归。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