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
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
五更依旧落花朝。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背景
词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月初四,第二天就是亡妻卢氏的生日,这引发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遂赋此词以寄哀思。
译文
窗帘上落满了灰尘,素带飘飞,我在凄凉的心境里不知不觉度过了这个悲凉的夜晚。好几次偷偷地流下眼泪,猛然间看到你用过的妆奁翠翘。
心中唯有幽怨,对一切都兴味索然。天已五更,又是一个残花飘落的早晨,颓败的杨柳已经落尽了树叶。凄风冷雨抽打着画桥,怎能不令人愁思满怀。
注释
于中好:即《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也是曲牌名。疏帘:指稀疏的竹制窗帘。素带:白色的带子,服丧用。真成:真个。的确。暗度:不知不觉地过去。青衫: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书生。犀奁:以犀角制做饰物的妆奁。翠翘:古代妇人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
故名:这里指亡妻遗物。冷雨西风:形容恶劣的天气或悲惨凄凉的处境。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赏析
上片写室内,亡妻逝去后的尘帘飘带、妆奁翠翘等遗痕遗物,由此触发了对亡妻的深深的悼念,致使通宵不眠,清泪偷弹。“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夜已深沉,窗帘上落满尘土,风儿静静地吹了进来,只见素带飘动——这是惟一的“动”,除此之外,世界一片死寂。这个夜晚,难道真的就要这样伤痛地度过。初四之夜,不但是个“可怜宵”,还要“暗度”,自是凄凉孤寂之意。想纳兰性德和卢氏此时,也正是风流年纪,而本是最当珍重的一个晚上却只有纳兰性德一人孤单度过了,又该是怎样一番感触。“疏帘”“灰尘”“素带”这几个意象整体给人营造出来的感觉是: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往事尘封。“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纳兰性德在这个寂寥的夜晚,好几次想起妻子,总要偷偷地抹上几回眼泪。忽然看见妻子的梳妆盒旁边躺着一支翠翘,更不由得睹物思人。在这个场景里,纳兰性德是一个人夜不能寐。但他不睡,别人未必都陪着他不睡。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沉思往事,所以流泪也就流泪了,犯不上“偷偷地抹去眼泪”,又没人看,词中就是虚笔了,“偷”作为一个符号意象,所传达的一个意思是:情何以堪
下片又扩展到室外,用室外之景进一步烘托出难耐的愁情。“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夜不能寐,转眼已是五更天,马上就要天亮了。“落花朝”即落花时节的早晨。十月初五不是落花时节,五月才是。卢氏之死正在五月。纳兰性德由妻子的生辰想到忌日,“依旧”二字无限悲伤:说到底,妻子也不可能死而复生,失去的便永远也回不来了,以后的每一天都是一个落花朝呀。“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最后两句以景语作结,强化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室外景象依然,同样的“落花朝”,同样的“画桥”,但却生死殊途,物是人非了,故而今日只有长恨复长恨,痛苦难消,百无聊赖。
这首悼亡词写得尤为低落惨淡,此时的纳兰已经英雄气短,唯有儿女情长,他失去了一生的红颜知己,虽然还有很多好友还陪伴在他的身边,但是妻子是他们所不能代替的,因此纳兰不会再有幸福,他甚至还在这首词中流露出对人生的厌倦。
猜您喜欢
代谢感时序,迭微叹日月。
憝彼鶗鴂鸣,忍此众芳歇。
林园无鲜蕊,原野飞陨叶。
王孙伤岁暮,志士励穷节。
劲莛矗惊飙,贞松翠霜雪。
昂昂泽中雉,矫矫韝同鷢。
物性不可渝,人宁不如物?
努力崇明义,岂为威武屈。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
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
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
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
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
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
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
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
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
安花著蒂。
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簪脆。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
月痕犹照无寐。
阴睛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
君且醉。
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
一时左计。
悔不早荆钗,暮天修竹,头白倚寒翠。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
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
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
夜来微雨天阶净。
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
穿芳径,十二阑干凭。
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