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腊泛舟何处好?
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与友人在残冬之时为寻取诗料、游览潇湘时所作的一首清逸之作。诗人于湘江上泛舟,置身世外,自由自在,饮酒、戏风弄雨,一切任其自然,随遇而安,以此为乐。自然的惬意寻求让他感到生活隐逸的闲适,从而写下这首诗。
译文
腊月将尽时去哪里泛舟最好呢?吟诗起兴最好之地莫过于潇湘。
靠近湘江正在捕鱼的渔船买来最肥美的鱼儿,逢与落雪时沽来的酒酒香更加醇厚。
夜深之时,深山里的猿啼遍了整片岳麓山,雁知道春天快到了,就别离衡阳飞回北方。
我与君更好欣赏这江山绮丽之景,裁来新拟的诗句传到长安。
注释
残腊:腊月快要结束的时候。腊,指农历十二月。吟:吟诗。潇湘:代指湖南一带。
偏:表示程度,很、最、特别。倍:加倍。
岳麓:岳麓山,在湖南长沙。雁知春近:这里指雁自衡阳而北返。
剩:更。采:采摘,指欣赏。帝乡:指原零陵,即现在的永州。
赏析
诗人擅长描摹景物,此诗摄取镜头二三,潇湘水边风味尽出,而诗人逸兴遄飞之态也令人感到可掬。
第一、二两句就题起句,并揭出选择潇湘来游珩的目的是因其“最多吟兴”。“残腊”即为诗题中的“冬末”。古代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百神,谓之“腊”,故又称是日为腊日,十二月为腊月。“残腊”亦即十二月之末。
第三、四两句承接第一句咏冬末乘舟游览之愉快。因为诗人身在船上,所以能就渔舟买来剐捕得的鲜鱼,因是冬末严寒,踏雪沽来的酒也就分外香甜和甘美。这两句写尽“残腊泛舟”所特有的风味,同时也表露了诗人“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的胸襟怀抱。
第五、六两句诗人咏潇湘发人吟兴的景物。潇湘地近衡山,衡山回雁峰是大雁南下后至此返回北方之处。衡山复多猿猴。夜深猿啼,春近雁飞,那些正是潇湘典型的景象。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酮柳柳州赠别》诗的颈联“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亦以雁、猿对举。此外,猿之哀鸣、雁之返飞,也都是启人愁思、惹人诗肠的景象。恬淡愉快的表象下透露出诗人壮志难酬而不得不“熟谙时事乐于贫”的悲凉心情。
第七、八两句诗人说明这次与友人同泛潇湘的目的,正是为了采其江山之美以“裁取新诗”。“剩”字在此用得十分警策,它既作“没有他事,只为了……”解,又将诗人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表露无遗。“帝乡”指京都,句意谓所作当传诵到长安。盖长安为唐政治文化中心,诗传长安,方称作者,故云。
此诗通篇写泛舟潇湘时的赏心乐事和景色风物,以此表现诗人的淡泊襟怀,同时却又透露出几分无可奈何的悲哀。全诗无一字表述内心,却又将诗人的内心活动表现得真切、丰满,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猜您喜欢
得君书后病颜开,云拉同人访我来。
在路不妨冲雨雪,到山还免踏尘埃。
吟沈水阁何宵月,坐破松岩几处苔。
贫舍款宾无别物,止于空战大尊罍。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
夜来微雨天阶净。
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
穿芳径,十二阑干凭。
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闻道长溪尉,相留一馆闲。
□□□□□,尚隔几重山。
为旅春风外,怀人夜雨间。
年来疏览镜,怕见减朱颜。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高兴那言去路长,非君不解爱浔阳。
有时猿鸟来公署,到处烟霞是道乡。
钓艇满江鱼贱菜,纸窑连岳楮多桑。
陶潜旧隐依稀在,好继高踪结草堂。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