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涉:过,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的,代词。自:从。坠:落。于:在,到。遽:急忙,立刻。契: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吾:我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其:他,代词。求:找,寻找。之:剑,代词。矣:了。而:然而,表转折。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赏析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猜您喜欢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
岂无他人?
维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
岂无他人?
维子之好。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