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卖花声·怀古

元代 ·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分类: 咏史怀古 

张可久: 咏史怀古 

译文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

阿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赏析

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曲组成。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这组曲的赏析。
  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
  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
  这两首怀古元曲,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

猜您喜欢

【中吕】山坡羊 酒友刘伶不

元代 · 张可久

酒友
刘伶不戒,灵均休怪,沿村沽酒寻常债。
看梅开,过桥来,青旗正在疏篱外,醉和古人安在哉。
窄,不够酾。
哎,我再买。
客高邮
危台凝伫,苍苍烟村,夕阳曾送龙舟去。
映菰芦,捕鱼图,一竿风旆桥西路,人物风流闻上古。
儒,秦太虚。
湖,明月珠。

【双调】水仙子 梅边即事好

元代 · 张可久

梅边即事
好花多向雨中开,佳客新从云外来。
清诗未了年前债,相逢且放怀,曲阑干碾玉亭台。
小树纷蝶翅,苍苦点鹿胎,踏碎青鞋。
次韵还京乐
朝回天上紫宸班,笑倚云边白玉阑。
醉飞柳外黄金弹,莺啼春又晚,绿云堆舞扇歌鬓。
蕉叶杯葡萄酿,桃花马柞木鞍,娇客长安。
山斋小集
玉笙吹老碧桃花,名鼎烹来紫笋芽。
山斋看了黄土画,荼蘼香满把,自然不尚奢华。
醉李白名千载,富陶朱能几家?
贫不了诗酒生涯。
山庄即事
清泉翠碗茯苓香,暖雾晴丝杨柳庄。
微风小扇芭蕉样,兴不到名利场,将息他九十韶光。
夜雨花无恙,邻墙蝶自忙,笑我疏狂。
归来次韵
燕昭台下朔风寒,孙楚楼前明月残。
严陵滩上白石烂,伤心行路难,得归来倒大清闲。
睡菊枕双头梦,对草堂三面山,爱投林倦羽知还。
梅轩即事
清风枕上梦仙蝶,绿酒杯中影画蛇。
新诗笔下喷香麝,玉楼人醉也,水迢遥山更重叠。
春归何处?
愁来那些,小窗纱梅影横斜。
别怀
飞花和雨送兰舟,细柳垂烟掩画楼。
啼痕带酒淹罗袖,换金杯劳玉手,大江流不尽诗愁。
象牙床上,鲛绡枕头,梦到并州。
和逍遥韵
新诗装卷束牛腰,大字钞书损兔毫。
远红尘自有闲中乐,乐清闲须到老,近芭蕉一座团标。
槲叶袍筇枝杖,松花酿瘿木瓢,散诞逍遥。
春愁
落花燕口点香泥,飞絮蜂房惹蜜脾。
残妆凤枕流清泪,景中情谁唤起?
听西园恰恰莺啼。
万里书难到,三春人未归:此恨谁知?
春晚
情牵柳下燕莺期,醉倒花前鹦鹉杯。
香留帐底鸳鸯被,日高初睡起,扫残红怨煞风姨。
学晓雾轻宠鬓,妒晴山浅画眉,只怕春归。
暮春次韵
旋篘村酒巨尝新,未典春衣岂是贫?
闲歌水调依然俊,东风休笑人,飘飘两袖红尘。
蝶困梨花月,马嘶杨柳春,归路黄昏。
乐闲
铁衣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阑。
渔舟棹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
李翰林身何在?
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暮景
青大归雁带残星,绿沼寒鱼触嫩冰。
曲阑明月和香凭,相思入梦境,几般中陶写芳情。
锦囊遗兴,寒梅瘦影,画角新声。
归兴
淡文章不到紫藤郎,小根脚难登白玉堂。
远功名却怕黄茅瘴,老来也思故乡,想途中梦感魂伤。
云莽莽冯公岭,浪淘淘杨子江,水远山长。
天宝补遗
宝筝珠殿荔枝香,玉珮琼琚窈窕娘。
云屏月枕芙蓉帐,夜如何乐未央,碎霓裳鼙鼓渔阳。
蛾眉栈晴山翠,马嵬坡落日黄,憔悴三郎。
三溪道院
断桥杨柳卧枯槎,秋水芙蕖著晚花。
蹇驴骑过三溪汊,访白云居士家,拂藤床两袖烟霞。
道童能唱,村醪当茶,仙枣如瓜。
春深
鹃啼芳树自心伤,鱼趁残花为口忙。
穿细柳同声唱,越教人愁断肠,见春归不见才郎。
香寒锦帐,尘蒙绣床,珮冷珠囊。
小园春晚
愁风怨雨近三旬,病酒眠花过一春。
飞乌走兔催双鬓,东君应笑人,何如袖拂风尘。
醒眼看松间月,吟魂随溪上云,小桃源别是乾坤。
郊行即事
万松秋意老清溪,半岭夕阳暖翠微。
一鞭行色催金辔,天然图画里,为寻诗不觉归迟。
林烟樵唱,山风酒旗,花雨吟衣。
乐闲
竿头争把锦标夺,石上闲将宝剑磨。
朝中熬得罗襕破,不归来等什么?
问闲中乐事如何?
嵩山樵唱,武夷棹歌,湘水渔蓑。

【双调】落梅风 天宝补遗姮

元代 · 张可久

天宝补遗
姮娥面,天宝年,闹渔阳鼓声一片。
马嵬坡袜儿得了看钱,太真妃死而无怨。
西湖
湖光静,山影孤,载斜阳小舟横渡。
正花开玉梅千万株,鹤飞来老逋归与。
冷泉亭小集
弹初罢,酒暂歇,醉诗人满山红叶。
问山中许由何处也,老猿啼冷泉秋月。
春日湖上
担春胜,问酒家,绿杨阴列仙图画。
下秋千玉容强似花,汗溶溶借人罗帕。
春晚次韵二首
莺莺恨,燕燕愁,惜春归玉容添瘦。
东君可人人病酒,怯东风海棠红皱。
金樽尽,玉漏迟,月明天柳阴无地。
杜鹃怕将愁唤起,困东风夜深花睡。
蜡梅花
学宫样,改玉容,列金钗主人情重。
撼疏林夜来窗外风,蜜蜂儿带香吹冻。
寒夜
寒斋静,瑞雪多,冻吟诗起来孤坐。
芦花絮衾江纸也似薄,问袁安怎生高卧?
题扇面小景
人何处?
不寄书,一声声雁将秋去。
月明中情闹情正苦,玉波寒粉莲啼露。
湖上
羽扇尘埃外,杖藜图画间,野人来海鸥惊散。
四十年绕湖赊看山,买山钱更教谁办?
越城春雪
朱帘上,皓齿歌,柳梢青野梅开过。
倚阑干醉眸天地阔,雪山寒玉龙高卧。
离情
人孤另,愁万结,南楼上雁声拖拽、别离有情无处写,洞箫寒满天明月。
江上寄越中诸友
江村路,水墨图,不知名野花无数。
离愁满怀难寄书,付残潮落红流去。
春情
秋千院,拜扫天,柳阴中躲莺藏燕。
掩霜纨递将诗半篇,怕帘外卖花人见。

夏日绝句

宋代 ·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地名  咏史怀古  爱国  早教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蝶恋花·出塞

清代 ·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分类: 咏史怀古  豪放  边塞  写景  述志 

隋宫

唐代 ·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分类: 唐诗三百首  咏史怀古  讽刺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