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枕艣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
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
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当时辛弃疾由临安赴任湖北转运副使之职,舟行江上,记梦而作。
译文
船行江上,在咿哑嘈杂的摇橹声中渐渐入睡。在梦中与意中人相会,她依然是翠袖盈盈的可人情态。
在梦中正与情人难离难舍,欲说还休之际,却梦断人醒。回忆前夜分别时,正是圆月中天,月圆而人离别。
注释
欹枕:倚枕。艣:同橹,摇船用具。咿哑:象声词,摇橹声。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翠袖:着绿色衣衫的人,代指玉人。梦里:一作“变作”。
两眉尖:紧皱双眉,愁苦貌。梦已阑:梦已尽。埋冤:即埋怨。前夜月:指别时之月。不管人愁独自圆:人愁离别,月却独自向圆。意同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词:“何事长向别时圆。”
赏析
词题为记梦,所梦何人,本事无考。词先写舟中孤寂,摇橹声中,由醉入梦。梦中花丛笙歌动听,伊人宛然在目。换头写伊人倾诉别后相思,然后以对方埋怨人离月圆收结,体现双方依依难舍,情挚意浓。
全词就梦前、梦中、梦后三层依次写来,思路清晰。词人由醉入梦,梦中笙歌花丛,翠袖盈盈。以下不写梦后相思,却从对面入笔,倒叙梦中情境,妙笔脱俗。“只记”二句,以少胜多,怨月独圆,情痴意浓。且此月系玉人闺中独看之月,抑或词人舟头所见之月?情境恍惚。“不管”句无理而妙,韵味无穷。小词写得清丽爽畅,精湛宜人。
猜您喜欢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
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
结屋溪头,境随人胜,不是江山别。
紫云如阵,妙歌争唱新阕。
尊酒一笑相逢,与公臭味,菊茂兰须悦。
天上四时调玉烛,万事宜询黄发。
看取东归,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
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
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
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
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
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
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
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
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
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
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
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
旧曲凄清。
敛愁黛、与谁听。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何须渭城。
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白苧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