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听鼓

唐代 · 李商隐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分类: 写景  追忆  抒情  愤懑 

李商隐: 写景  追忆  抒情  愤懑 

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当时李商隐滞留在武昌、云梦一带。这里正是东汉末年名士祢衡被杀之地。李商隐睹景生情,怀古思今,写了这首《听鼓》。

参考资料:
1、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08-209

译文

城头上传来了叠鼓声声,城墙下日暮时江水清清。
要想学那一曲《渔阳掺挝》,这时世已经没有祢正平。

注释

叠鼓:重迭的鼓声。这里指繁杂的鼓声。暮:傍晚时分。江:指长江。
渔阳掺:即《渔阳掺挝》,鼓曲调名。掺:三挝鼓。掺、挝,都是“击”的意思。祢正平:即东汉文人祢衡(173-198),字正平。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薄暮时分,诗人漫步城外。只见古老的城墙矗立在夕阳余辉中,显得那么肃穆,似乎在沉思;城墙下,江水汩汩,似乎在低声诉说。黝黑森严的古城墙、流经千载的江水,再加上朦胧的暮色,这番景象很容易在人们心头唤起一种地老天荒、宇宙无穷的感慨。此刻,城头上又传来激昂的击鼓声、悠长的号角声。鼓角之声融入苍茫暮色,飘落在江面上,与呜咽的流水声,汇成一首奇异的乐曲。它仿佛是热烈的呐喊、愤怒的呼唤,又仿佛包含着凄历的呻吟。它使人激动不安,又使人凝神深思。“城头迭鼓声,城下暮江清”,从字面上看,只是交代了暮色中听鼓这一事实,然而它却渲染出了一种苍凉而幽怨的气氛。
  那时急时缓、抑扬顿挫的击鼓声使诗人想起了历史上有名的击鼓骂曹的故事:三国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威震朝野;而一介书生祢衡(正平)却偏偏不肯奉迎他。曹操为了羞辱祢衡,故意令他充任鼓吏。一日,曹操大宴宾客,令祢衡击鼓娱众。祢衡从容不迫,裸体更衣,击《渔阳掺挝》,声节悲壮,听客莫不为之动容。随后,他又大骂曹操弄权。曹操虽恨之入骨,但又恐杀之而招致物议,便把他送到刘表处;祢衡又得罪了刘表,最后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被杀。诗人此时所滞留之地,正是当年祢衡被杀的地方,那在苍茫暮色中显得格外悲怆、浑远的鼓声,自然使他想起当年击《渔阳掺挝》的人。诗人不禁慨然叹道:“”
  由所闻之鼓,想起《渔阳掺挝》;由《渔阳掺挝》,想到击此调而丧身的人,可谓联想自然,一气贯通。见景生情,追忆往事,这是第一层意思。“欲问渔阳掺”,说明诗人又清醒地意识到眼下所闻并非祢衡所击之曲;之所以听不到那悲烈之调,乃是因为“时无祢正平”。由追忆往事而回到眼下情景,发出惋惜之叹,这是第二层意思。然而,当今世上多是阿奉权势、趋时媚上之流,正需要像祢衡这样的人慷慨击鼓,以《渔阳掺挝》的清亮之音扫荡混浊之气,使媚俗者自惭,使权势者知羞。可惜如今既听不到那曲《渔阳掺挝》,也见不到像祢衡这样的人。其时,正是牛党当权,李党纷纷被逐之时,国事日非,诗人愤慨极深。追昔抚今,一吐胸中块垒,这是第三层意思。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对往事的追忆、对现实的感慨,融汇成一股郁愤之气,回旋往复,寄慨遥深。

猜您喜欢

在军登城楼

唐代 · 骆宾王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分类: 秋天  写景  抒情  愤慨 

归来

唐代 · 李商隐

旧隐无何别,归来始更悲。
难寻白道士,不见惠禅师。
草径虫鸣急,沙渠水下迟。
却将波浪眼,清晓对红梨。

日射

唐代 ·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分类: 妇女  闺怨  抒情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唐代 ·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分类: 写景  桃花  寓人  抒情  早教  春天 

长安秋望

唐代 ·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分类: 秋天  地名  写景 

陆发荆南始至商洛

唐代 · 李商隐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
青辞木奴橘,紫见地仙芝。
四海秋风阔,千岩暮景迟。
向来忧际会,犹有五湖期。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