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和董传留别

宋代 ·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分类: 送别  议论  读书  写人  修养 

苏轼: 送别  议论  读书  写人  修养 

背景

《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作于苏轼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董传曾与苏轼相从。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注释

腹有:胸有,比喻学业有成。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此泛指书籍。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华:丰盈而实美。
老儒:旧谓年老的学人。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所座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得意:即“春风得意”,意谓黄榜得中。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赏析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和董传留别

宋代 ·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分类: 送别  议论  读书  写人  修养 

苏轼: 送别  议论  读书  写人  修养 

背景

《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作于苏轼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董传曾与苏轼相从。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注释

腹有:胸有,比喻学业有成。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此泛指书籍。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华:丰盈而实美。
老儒:旧谓年老的学人。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所座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得意:即“春风得意”,意谓黄榜得中。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赏析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猜您喜欢

塞上曲送元美

明代 · 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分类: 古诗三百首  送别  军旅 

浣溪沙·和无咎韵

宋代 ·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分类: 婉约  送别  友情 

赠章默(并叙)

宋代 · 苏轼

章默居士,字志明。
生公侯家,才性高爽,弃家求道,不蓄妻子,与世无累,而父母与兄之丧,贫不能举,以是眷眷世间,不能无求于人。
余深哀其志,既有以少助之,又取其言为诗以赠其行,庶几有哀之者。
章子亲未葬,余生抱羸疾。
朝吟噎邻里,夜泪腐茵席。
前年黑花生,今岁白发出。
身随日月逝,恨与天地毕。
愿求不毛田,亲筑长夜室。
难従王孙裸,未忍夏后{即土}。
五陵多豪士,百万付一掷。
心知义财难,甘就贫友乞。
不辞毛发施,行自丘山积。
此志苟朝遂,夕死真不戚。
誓求无生理,不践有为迹。
弃身尸陀林,乌鸟任狼籍。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宋代 · 陆游

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
莫忧持橐晚,姑记乞身归。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分类: 送别  规劝 

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

宋代 · 苏轼

松风溜溜作春寒,伴我饥肠响夜阑。
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吃懒残残。

题卢鸿一《学士堂图》

宋代 · 苏轼

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辐。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烦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余缚世累,归未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欲逃世名,岂须上图轴。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