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背景
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据题意,此诗是呈给浙西从事的,浙西从事不详何人,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也难以考证。
译文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长相奇特无比。
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注释
沧海:指大海。骨:螃蟹身上坚硬的外壳是一种特殊的骨头,叫外骨骼。
莫道:休说,不要说。海龙王:传说海中的龙神。横行:横着行走。喻肆行无忌。
赏析
螃蟹,一般被视为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皮日休在这首诗中所吟咏的螃蟹可以有不同的诠释。有人认为此诗赋以螃蟹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按照这种说法,在这首诗中,诗人热情地赞扬了螃蟹的铮铮之骨、无畏之心和不惧强权、敢于“犯上”的壮举,寄托了他对无私无畏、敢于“横行”、冲撞人间“龙庭”的反抗精神的热烈赞美和大声呼唤。尤其是三四两句,说螃蟹不仅不怕天帝雷电,而且更不怕海龙王的强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螃蟹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的颂扬之情。但也有人认为此诗对螃蟹形象的刻画,是塑造了一个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入木三分地讽刺了社会上一些横行霸道之人。所谓诗无达诂,两种理解都不无道理。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技巧上很有值得称道之处。首先,是多侧面的形象描写。首句“未游沧海早知名”,是通过诗人久闻螃蟹大名,从远处来极写蟹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一个“早”字,既显示了螃蟹所负盛名时间之久,又表现了诗人对螃蟹品格爱慕之日深。次句“有骨还从肉上生”,重在描写螃蟹的外形。“有骨”,有甲壳,是螃蟹与无骨软体动物的重要区别,也是它赖以生存的手段。“有骨”二字暗寓了诗人对螃蟹身有傲骨的赞美之情。三、四两句“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是从心灵世界的角度为螃蟹敷彩。传说天帝是宇宙的最高统治者,海龙王是水族的主宰,雷电是天帝怒气的产物。螃蟹不仅不怕天帝雷电,而且更不惧龙王的强权,即使在龙王的龙庭中,它也敢于“横行”。正是由于这多方面的镂刻,从而使螃蟹不畏强权的叛逆性格具有了立体感。
其次,把深厚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寄寓在妙趣横生的形象中,也是此诗的显著艺术特色。封建秩序不容许叛逆思想的公开表达,诗歌的艺术规律也要求作者的思想倾向要尽力融入艺术形象中,这些都是诗人以“横行”之蟹的形象寄寓反抗意识的原因。诗中,诗人颂扬螃蟹的叛逆性格,并未流于直露,而是从“名”“骨”“心”“横行”等侧面逐层对蟹的形象赋之于人的品格、加以刻画、让读者从蟹那具有立体感的形象中自行品味蕴含其中的主旨思想。
此诗语言形象、幽默、传神,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不著一个“蟹”字,对蟹的写照可谓极致。
猜您喜欢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
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
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一方萧洒地,之子独深居。
绕屋亲栽竹,堆床手写书。
高风翔砌鸟,暴雨失池鱼。
暗识归山计,村边买鹿车。
篱疏从绿槿,檐乱任黄茅。
压酒移谿石,煎茶拾野巢。
静窗悬雨笠,闲壁挂烟匏。
支遁今无骨,谁为世外交。
茧稀初上簇,醅尽未干床。
尽日留蚕母,移时祭麹王。
趁泉浇竹急,候雨种莲忙。
更葺园中景,应为顾辟疆。
静僻无人到,幽深每自知。
鹤来添口数,琴到益家资。
坏堑生鱼沫,颓檐落燕儿。
空将绿蕉叶,来往寄闲诗。
夏过无担石,日高开板扉。
僧虽与筒簟,人不典蕉衣。
鹤静共眠觉,鹭驯同钓归。
生公石上月,何夕约谭微。
经岁岸乌纱,读书三十车。
水痕侵病竹,蛛网上衰花。
诗任传渔客,衣从递酒家。
知君秋晚事,白帻刈胡麻。
寂历秋怀动,萧条夏思残。
久贫空酒库,多病束鱼竿。
玄想凝鹤扇,清斋拂鹿冠。
梦魂无俗事,夜夜到金坛。
闭门无一事,安稳卧凉天。
砌下翘饥鹤,庭阴落病蝉。
倚杉闲把易,烧朮静论玄。
赖有包山客,时时寄紫泉。
病起扶灵寿,翛然强到门。
与杉除败叶,为石整危根。
薜蔓任遮壁,莲茎卧枕盆。
明朝有忙事,召客斫桐孙。
缓颊称无利,低眉号不能。
世情都太薄,俗意就中憎。
云态不知骤,鹤情非会徵。
画臣谁奉诏,来此写姜肱。
寓居无事入清冬,虽设樽罍酒半空。
白菊为霜翻带紫,苍苔因雨却成红。
迎潮预遣收鱼笱,防雪先教盖鹤笼。
唯待支硎最寒夜,共君披氅访林公。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瘿床闲卧昼迢迢,唯把真如慰寂寥。
南国不须收薏苡,百年终竟是芭蕉。
药前美禄应难断,枕上芳辰岂易销。
看取病来多少日,早梅零落玉华焦。
凤尾龙香拨。
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
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
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
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