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背景
作者在壮年时曾远离桑梓、流寓江湘,而这首五律,正是写于秋肃将临、诗人客居武昌的时候。秋天的肃杀凄凉,让作者更生思乡之情,于是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篇。
译文
洞庭湖畔树叶还没有掉落,潇湘一带秋天正要来临。
高敞的书斋,今夜风雨飘摇,孤独地躺卧在武昌城中。
对故乡的思念重又萦绕心头,身处江汉不由产生凄凉之情。
不知高飞天外的鸿雁,为什么事情乐于远途跋涉,高飞天外呢?
注释
武昌:今湖北省会武汉市武昌镇。洞庭:湖名,在湖南之北,长江南岸。潇湘:湖南省二水名。
高斋:高敞的书斋。
桑梓: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梓二木,故后人用以喻家乡。凄其:寒冷的样子。
江汉:汉水流至湖北省汉口入长江,故称江汉,武昌在汉口对岸。长征:长途跋涉。
赏析
首联“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洞庭”“潇湘“点明客居地域,“叶未下“这个意象,则用来印证“秋欲生”的时令,是袅袅秋风将降的物候特征。此处化用《楚辞·湘夫人》:“塌搦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说洞庭湖边木叶虽然尚未凋零飘落,而秋意似乎已先来到了诗人的心上,已感觉到凉秋的逼进了。营造了一种秋未至而情欲悲的氛围。
颔联“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是紧承首联“秋欲生”而来,季节变化的信号自然是风雨。在风雨催秋声中,诗人无奈,只好一个人在武昌城书斋中闷头睡大觉了。这两句以高韵胜,有蝉蜕轩举之风。
颈联“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又承颔联“独卧”而来,转入直接抒情,第五句入思乡,第六句以江汉抱合,紧承前半首。高斋独卧,冷雨敲窗,作者借此烘托出客居他乡的冷落凄清,顺理成章地将思乡之情在这里抒发出来,显得更加真挚感人。
尾联写到天外传来雁声,诗人发问。这末二句,表面上是问雁,实际上是以雁衬人,相辅而相成,借雁来抒发自己远离桑梓、流寓江湘的感情。
全诗感情脉膊的发展极其自然,“秋欲生”,自然表现为“今夜雨”,因雨而“独卧”,由“独卧”而思家。联联相承,句句牵引,丝丝入扣。全诗八句,一气呵成,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猜您喜欢
艺苑开三径,閒僚散竹林。
弦歌一以暇,春服共相寻。
薄采漪皇泽,临风款道襟。
高梧无杂蔓,呦鹿有佳音。
藉草时倾酒,披衣或鼓琴。
何妨惭点也,吾醉独狂吟。
未有干戈地,能令栋宇全。
乾坤馀壮观,荆楚郁山川。
鹤唳寥天迥,江深禹庙前。
舟樯控南北,节镇此旬宣。
令尹乘时暇,使君同祖筵。
炎蒸飘不到,虚爽境何偏。
乃继登临迹,空怀作者贤。
风烟一回首,今古共凄然。
握手将安适,经秋未拟旋。
迢迢沙际月,遥忆桂阳船。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月满花宫不见人,殇魂独宿网流尘。
那因得借金轮力,白玉光中现尔身。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分类: 古诗三百首 春天 游园 写景 哲理 早教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