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
一行写入相思传。
背景
作者为了描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故写下了这首散曲,具体作年不详。
译文
疏疏的星,淡淡的月,冷冷清清秋千院,愁如云,恨似雨,布满芙蓉般的脸面。
寂寞伤心,深情在燕足上系红线,对镜照芳容,形影孤单好烦恼,百无聊赖摇团扇。
看香炉里烟气低沉,池塘中落花成片。
这些景物都像一行行字句写入了相思传。
注释
淡月: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愁云:谓色彩惨淡,望之易于引发愁思的烟云。
恼人:令人着恼。鸾影:比喻女子身影。
兽炉:兽形的金属香炉。沉水烟:即沉水香,俗名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翠沼:翠绿的池塘。
一行:当即。
赏析
首句先描景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统领全曲的主色调。“芙蓉面”用得贴切形象,极言女子娇好的容颜,含蓄而准确。把女子的容颜喻为芙蓉,更添西施般娇柔之态,极需人之呵护。
第二句借以典故抒发对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女子内心深处欲迸发出来的情感。“燕足留红线”取自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恼人鸾影闲闭扇”出自《异苑》中的罽宾国王与鸾的故事,类比见出女主人公抑郁难耐的心情,比平铺直叙的哭诉更显深刻而有力。
后两句寄纷繁的花瓣及沉香之烟以相思,草草结束相思之曲,却很好地把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意推向最高处。
全曲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描写来透漏出相思之情至深,全曲含蓄但切情真意切。
猜您喜欢
春日二首
芙蓉春帐,葡萄新酿,一声《金缕》槽前唱。
锦生香,翠成行,醒来犹问春无恙,花边醉来能几场?
妆,黄四娘。
狂,白侍郎。
西湖沉醉,东风得意,玉骢骤响黄金辔。
赏春归,看花四,宝香已暖鸳鸯被,萝绕绿窗初睡起。
痴,人未知。
噫,春去矣。
雪夜
扁舟乘兴,读书相映,不如高卧柴门静。
唾壶冰,短檠灯,隔窗孤月是秋镜,长笛不知何处声?
惊,人睡醒。
清,梅弄影。
别怀
梨花都谢,在衫初卸,绿阴空锁闲台讲。
远山叠,暮云遮,青青杨柳连官舍。
此景此情难弃舍,车,且慢些。
别,人去也。
道情二首
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
读书,图,驷马高车,但沾著者也之乎。
区区,牢落江湖,奔走在仕途。
半纸虚名,十载功夫。
人传《梁甫吟》,自献《长门赋》,谁三顾茅庐?
白鹭洲边住,黄鹤矶头去。
唤奚奴,鲙鲈鱼,何必谋诸妇?
酒葫芦,醉模糊,也有安排我处。
浮生扰扰红尘,名利君休问。
闲人,贫,富贵浮云。
乐林泉远害全身。
将军,举鼎拔山,只落得自刎。
学范蠡归湖,张翰思莼,田园富子孙。
玉帛萦方寸,争如醉里乾坤?
曾与高人论,不羡元戎印。
浣花村,掩柴门,倒大无忧闷。
共开樽,细论文,快活清闲道本。
元夜书所见
红妆邂逅花前,眼挫秋波转。
相怜,天,愿长夜如年,看鳌山从意儿留连。
俄延,翠袖相扶,朱帘尽卷。
妙舞清歌,亸袖垂肩。
香尘暗绮罗,小径闲庭院,回步金莲。
半掩芙容面,慢拈桃花扇。
月团圆,共婵娟,无计相留恋。
遇神仙,短因缘,回首蓬莱路远。
湖上书所见
春风院落窗纱,见一个堪描画。
娇娃,他,知是谁家?
鬓云松半亸宫鸦。
无暇,玉骨冰肌,年纪儿二八。
六幅湘裙,半折罗袜。
闲游杨柳边,因倚秋千下,更不御铅华。
笑指梅香骂,檀口些娘大。
可怜咱,肯承搭,羞弄香罗帕。
小桃花,鬓边插,即世儿风流俊煞。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
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水晶宫。
四围添上玉屏风。
姮娥碎剪银河冻。
搀尽春红。
梅花纸帐中。
香浮动。
一片梨云梦。
晓来诗句,尽出渔翁。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
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