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分类: 送别
杨炯: 送别
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法考证,从题目可知,这是诗人在某个夜晚送别友人赵纵去赵州而作的。
译文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来天底下人人称赞。
今晚上送你回赵州故乡,空中月明如水洒满前川。
注释
赵纵:杨炯友人,赵州人。赵氏连城璧:战国时,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故称连城璧。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连城璧喻指其才华。连城璧,价值很多座城市的宝玉。这里指战国时赵国的和氏璧。
君:指赵纵。旧府:赵国的故地,指赵纵的家乡山西。
赏析
《夜送赵纵》是一首送别诗,写得气魄宏大。赵纵是赵地的赵姓人,诗人为他送别,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下尽人皆知的战国时赵惠文王那块和氏璧的故事。
首句“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诗人用比兴手法,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诗人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末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满腹别情。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猜您喜欢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福地阴阳合,仙都日月开。
山川临四险,城树隐三台。
伏槛排云出,飞轩绕涧回。
参差凌倒影,潇洒轶浮埃。
百果珠为实,群峰锦作苔。
悬萝暗疑雾,瀑布响成雷。
方士烧丹液,真人泛玉杯。
还如问桃水,更似得蓬莱。
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才。
自然金石奏,何必上天台。
柳色春阴重。
东风力,快将云雁高送。
书檠细雨,吟窗乱雪,井寒笔冻。
家林秀桔霜老,笑分得、蟾边桂种。
应茂苑、斗转苍龙,唯潮献奇吴凤。
玉眉暗隐华年,凌云气压,千载云梦。
名笺淡墨,恩袍翠草,紫骝青鞚。
飞香杏园新句,眩醉眼、春游乍纵。
弄喜音、鹊绕庭花,红帘影动。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缕,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斜阳一作: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