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哲君天下,恢弘德化新。
宵衣啚治道,侧席致贤臣。
王气金台晓,仁风玉宇春。
忽朝云晏驾,率土泪沾巾。
猜您喜欢
吾家石砚玄玉色,来自扶桑海中国。
荡摩日月露光精,吞吐波涛含润泽。
天生奇质为世用,海王龙伯不敢匿。
少时得之方外人,四座传玩皆叹息。
二十年来亲翰墨,北走洙泗西梁益。
钱塘会稽屡游历,鬼神呵护同珙璧。
水怪山精皆辟易,佐我为文写胸臆。
上探玄化与为敌,宣畅民彝辅皇极。
云雨布濩飞霹雳,倏忽变迁靡定迹。
谬致声名惊四方,招谤速侮不煖席。
其间损益两相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
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呜呼!
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
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谓非忠可乎?
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
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
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
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
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
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
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
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
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
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
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噫!
天宝之乱唐巳亡,中兴幸有汾阳王。
孤军疋马跨河北,手扶红日照万方。
凌烟功臣世争羡,李侯先识英雄面。
沉香亭北对蛾眉,眼中巳见渔阳乱。
故令边将储虎臣,为君谈笑靖胡尘。
朝廷策勋当第一,圭组不敢縻天人。
西游夜郎探月窟,南浮万里穷楚越。
云山胜地有匡庐,银河挂空洒飞雪。
醉中信马踏清秋,白眼望天天为愁。
金闺老奴污吾足,更欲坐濯清溪流。
英风逸气掀宇宙,千载人间宁复有。
梦魂飞度南斗傍,笑酹庐山一卮酒。
云松可巢今在无,九江落照连苍梧。
欲从李侯叫虞舜,尽倾江水洗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