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译文
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纱帐中的藤席上,有一个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注释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纱厨:用纱做成的帐子。簟:竹席,苇席。缣:细的丝绢。
赏析
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前三句是第一个层次: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似乎也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后两句是第二层次,画面上出现了人物: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这一特殊境界的创造,得力于作者艺术上的功力。它的特征首先是洗净铅华,全用白描,简洁、清晰得如同线体画。其次,作者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收雨过,绿荫低垂,就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第三,与白朴的《天净沙·春》一样,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不过,在《天净沙·春》中,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视觉和听觉,而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楼高水冷瓜甜”,正是这一具体情景下的独特感受。
猜您喜欢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分类: 夏天
藉草于苍苍万玉中,觞咏乐甚。
道官王默堕者在焉,且盟其两柏森立间构亭,为游目骋怀之所。
翌日赋此,记一时之概耳。
望参差、冶城烟树。
故人知在琳宇。
绣衣来就论文饮,随意割鸡炊黍。
欢乐处。
忘尔汝。
清谈况有神仙侣。
一杯缓举。
放远目增明,遥岑出翠,俯仰几今古。
红尘梦,不到丹台紫府。
寻真偶得佳趣。
两株翠柏参天起,千亩渭川烟雨。
君已许。
向平分风月,挥洒锦囊句。
记罗浮仙子,俨微步、过山村。
正日暮天寒、明装淡抹,来伴清樽。
行云黯然飞去,怅参横月落梦无痕。
翠羽嘈嘈树杪,玉钿隐隐墙根。
山阳一气变冬温。
真实不须论。
满竹外幽香,水边疏影,直彻苏门。
仿佛对花终日,拌淋漓、襟袖醉昏昏。
折得一枝在手,天涯几度销魂。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一作:梁上)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黯销凝,楚天风物凄清。
过黄陵、山长水远,古今迁客伤情。
渺澄波、聚鱼曲港,浣纱人去掩紫荆。
洞庭晚、荻花风细,秋月照茅亭。
一壶酒,浇平磊块,问甚功名。
买扁舟、安排归去,五湖烟景谁争。
等闲携、弄瓢西子,恍惚遇、鼓瑟湘灵。
看尽娇颦,听残雅奏,暮云江上数峰青。
舵楼底,香芹鲜鲫,还似越中行。
闲身好、浮家泛宅,聊寄平生。
火云凝汗挥珠颗。
颗珠挥汗凝云火。
琼暖碧纱轻。
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
印枕嫌腮晕。
闲照晚妆残。
残妆晚照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