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译文
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归去,年年岁岁来来往往把寒热衔来搬去。喃喃鸣叫,忙碌飞奔,春风中堂上翻飞寻找王谢时的繁华旧迹,却只见笼罩在夕照斜阳中的寻常巷陌。兴,见证了许多;亡,也尽由着评说。
注释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古代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喃喃:燕子的叫声。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王谢:代指高门贵族。乌衣巷:在金陵城内,是王、谢等两家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
赏析
在此曲中,作者托情于燕,抒历史兴亡之叹。燕子有飞迁的习性,秋天飞往南方,春暖花开时再返回北方。作者用燕子的来去喻示时间的流逝,又赋予燕子以人的视角。
接着写燕子喃喃细语,忙碌争飞,似乎在寻找王谢繁华旧迹,诉说人间兴亡之事,实际上是移情于燕子,将燕子的本能活动赋予人的主观意识。在只有“巷陌乌衣夕照斜”的无奈失望中,作者更是借燕子的口吻直接诉说历史兴亡的慨叹。全曲紧扣咏燕来怀古,继承了古人却又不拘泥、重复,立意新颖。尤其是移情手法的运用,使此曲更具婉转、曲折之妙。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是一个对偶句,依旧借助燕子的视角慨叹历史,文学上将这种手法称作“移情”,即将人的主观感受转移到某样事物上,使人物合一,强化情感的表达。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兴亡往事最终都付与评说,人世喧嚣也都归于“喃喃”之语。曲的结尾很有一种有淡世事的超然之感。
猜您喜欢
太乙宫探梅
冰花艳,水月魂,斗诗坛醉翁笔阵。
自南枝漏泄了湖上春,问东风几番花信?
江楼晚眺
枫枯叶,柳瘦丝,夕阳闲画阑十二。
望晴空莹然如片纸,一行雁一行愁字。
秋晴
秋声定,微雨歇,透疏棂纸窗风裂。
孤灯儿似知愁恨切,照离人半明半灭。
暮春
寻芳宴,拾翠游,杏花寒禁烟时候。
叫春山杜鹃何太愁,直啼得绿肥红瘦。
早春湖游
景物新,艳晨昏,山气张大成绿云。
画舫红裙,紫陌游人,香软马蹄尘。
棹涟漪水皱罗纹,破韶华桃露朱唇。
湖风肥柳线,堤雨厚莎茵。
春,又早二三分。
春情
愁冉冉,病恹恹,红窗睡起不甚忺。
墨淡眉尖,风冷牙签,象管怕重拈。
倦梳云懒对妆奁,怕愁春不卷珠帘。
落红堆翠径,飞絮拥雕檐。
嫌,楼外雨帘纤。
泊潭洲
忆旧游,叹迟留,情似汉江不断头。
暮霭西收,楚水东流,烟草替人愁。
鹭分沙接岸沧州,鱼惊饵晒网轻舟。
风闲沽酒旆筛,月淡挂帘钩。
秋,尽在雁边楼。
美妓
舞态轻,曲声清,生香玉骨粉掿成。
娇眼珠星,指甲春冰,云鬓剪鸦翎。
记沉香火里调笙,忆砑罗裙上弹筝。
轻颦欺燕燕,浅笑妒莺莺。
挣,那更性胡伶。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
七十古来稀。
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
怎消除?
须殢酒,更吟诗。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
也莫向柳边孤负月。
闲过了,总成痴。
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
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