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梅花绝句二首·其一

宋代 ·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咏物  梅花  抒怀 

陆游: 古诗三百首  咏物  梅花  抒怀 

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于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一月,陆游退居故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七十八岁。此时北宋灭国,陆游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当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发。

参考资料:
1、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陆游: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336页
2、喻朝刚 王士博 徐翰逢.宋代文学作品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03月第1版:第190页
3、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组编.农诗300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10:第276页
4、王莉主编.小学课本中的名家作品赏析大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08:第346页

译文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春风绽放,远远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树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样。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自己变化成数亿身影呢?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注释

闻道:听说。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坼晓风:即在东风中开放。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么办法。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梅花:一作梅前。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晓风”一词,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然情态;第二句中则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试在脑中拟想,能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猜您喜欢

园中偶题

宋代 · 陆游

春深无处不春风,数树桃花乃尔红!
莺蝶纷纷自常事,不应也著白头翁。

夜坐

宋代 ·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分类: 古诗三百首  秋夜  写景  抒怀 

寺阁

宋代 · 陆游

三髽初得牧牛童,两扇新成钓舸篷。
偶访野僧过射的,却冲微雨上樵风。
登山未减青鞋兴,到手俄惊绿酒空。
自笑此身犹健在,试凭重阁送飞鸿。

庵中夜兴

宋代 · 陆游

示疾维摩无侍者,夜阑自掩草庵门。
有情梅影半窗月,相应鸡声十里村。
纸帐拥裘寻断梦,地炉拨火暖残樽。
扶衰又践新春境,万事元知不足论。

桓灵时童谣

两汉 · 佚名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分类: 古诗三百首  童谣  选官  制度 

汴京纪事

宋代 · 刘子翚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咏史怀古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