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
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
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
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
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译文
我和嵇康、吕安的行止相近,他们都有不受拘束的才情。可是嵇康的志向高远而疏阔,吕安的心胸旷达而豪放,之后各自因为一些事情而被杀。嵇康精通所有的技艺,对于音律尤其高妙。当临刑之时,他回头看了看太阳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正值我将要西行,路过我们旧日的居所,当此之时,太阳渐渐地迫近它的沉落之地,寒冷的冰霜越发显出凄凉的样子,邻里有人吹笛,吹出的声音嘹亮悲摧,追怀往昔一起游玩宴乐的情分,我被这笛声触动不禁深深叹息,所以写下这样的赋。
奉命前往遥远的上京,又回身向北而去。
泛舟渡过黄河,路过昔日在山阳的故居。
举目看到萧条的旷野,在城脚下停下我的车舆。
重履二人留下的遗迹,经过深巷中的空屋。
感叹《黍离》的歌声深切地哀悯西周的宗庙,悲伤《麦秀》的调子飘荡在殷朝的废墟。
因为抚摸到古老的哀愁而怀念故去的人,我的心徘徊而踌躇。
梁栋屋宇都历历存在而没有丝毫损毁,故人的形容和精神已远逝不知所去。
当年李斯受罪被杀,为着不能再牵黄犬出上蔡门打猎而恋恋不舍,叹息长吟。
我哀悼嵇生将要永辞世间的最后一刻,回顾日影再一次弹响鸣琴。
人生的缘分遭际聊寄于瞬间的领悟遇合,剩下的美好生命托付给哪怕只有一寸的光阴。
我听到笛子的声音爽朗慷慨,仿佛嵇生绝世的清音得以重临。
我的车驾将重新起程,于是执笔写下此刻的心情。
注释
吕安:字仲悌,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居止:居住的地方。不羁之才:有才能但不受羁绊。志远而疏:志向高远,但疏于人事。心旷而放:心性旷达,游离于世俗。以事见法:以,因;事,指二人被诬之事,详见后文;法,刑;以事见法,因那件事而被加刑。博综:博,广;综,综合。此处指广博掌握(很多技能)。丝竹:丝指弦乐,竹指管乐,此处引申为音乐、乐器。就命:就死、赴死。顾:看。逝将:将要。迈:行。薄: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之处。寥亮:即今嘹亮。曩昔:从前。游宴:出游、聚会。
将命:奉命。适:往。旋反:旋,回;反,同“返”;旋反,回来,指从洛阳回去。徂:行。
济:渡。山阳:嵇康原住在山阳嵇山之下。
驾:车驾。城隅:城的一角。
二子:指嵇康和吕安。历:经。穷巷:隐僻的里巷。
愍:通“悯”;同情。黍离:《诗经》中感叹周朝覆亡的诗歌。殷墟:殷都旧址,在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麦秀:指麦子秀发而未实。
惟:思念。古昔:指上文的周商旧事。怀今:指有感于古人事而怀念嵇康和吕安。
焉如:何往。
受罪:受(因罪所加的)刑罚。吟:叹息。
辞:诀别。
运遇:命运遭遇。领会:对于命运的领悟和理解。余命:剩下的生命。寸阴:极短的时光,指临刑前的片刻。
鸣笛:指序中所说的邻人之笛。寻:继续。
驾:马车。言:语气助词。将迈:将要出发。援:提。翰:笔。写心:描述自己的心境。
赏析
这篇赋体文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向秀为怀念故友嵇康和吕安所作。此赋分为“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字里行间直陈直叙,除了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之外,对当时黑暗政治难以明言的悲愤也流露其中。可谓情真语切,悲愤交加,寓情与景,寄意遥深。
“序言”写向秀自己经过旧庐时闻邻人笛音,不禁忆起嵇康之死及其死前弹琴的模样。“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当时,亡友嵇康看看日影,临刑将到,便索琴弹了一曲只有他自己会弹的《广陵散》。其“远而疏”的从容气度,对临刑前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对屠杀者极度藐视的神情,活灵活现,如在目前。据《晋书》记载:“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所以说,《广陵散》是嵇康“临当就命”索琴而弹出的绝响,是嵇康最后思想的凝结,也是我们了解嵇康生命意识的关键。有人说,嵇康“把庄子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罗宗强语),因为,琴声对于嵇康来说,曾经凝聚着“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的神仙情结。有了这样的心态,嵇康不会去顾及人生之途上到底有多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哪怕“寄余命于寸阴”,也不忘去弹奏“感天地以致和”的音乐,让琴声超越人生困境的诗性境界,去创化一种本然,去拓展一种空谷传响、长啸久绝。作者这样写嵇康惨遭杀害时戏剧性的动人表现,目的是歌颂亡友的德才和风度。
“主文”虚实相间,借景抒情,凄楚悲怆,涵咏不尽。“”此处用“济”、“经”、“瞻”、“息”、“践”、“历”等动词,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的举步维艰的处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方面又是通过特定时间的特定景物移情抒怀。鲁迅说,向秀写《思旧赋》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向秀绕一大段远路到山阳去,是为了凭吊昔日好友,而凭吊又是为了告别。这是因为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而当年,他与嵇康曾沿着这条路,往返于山阳与洛阳,寒风凛冽,往事如烟……如今好朋友嵇康曾经存在的地方,已物是人非。“叹《黍离》”、“悲《麦秀》”、“栋宇存”而“形神逝”。故居、情景仍然是日落、音声如昔,但自嵇康死后,他的妻儿已迁居他乡,此处只留下了一座空宅。虽然栋宇还没有毁坏,而主人已经形神俱逝。远远望去,犹如荒冢一样凄凉。这些现实与往事,无不勾起向秀的极大伤感。此刻,向秀想起历史上李斯被腰斩的冤案:李斯临刑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对儿子关于黄犬的一段临别谈话,读之令人鼻酸,这是血泪的怨愤控诉。向秀用此隐喻和类比,为嵇康鸣不平,故又忆及“顾日影而弹琴”之事。忽然,远处传来了嘹亮而断续的笛声,原来是陌生的邻人吹起了一首伤感的曲子,在这寒冷的黄昏,更是沁人肺腑的凄凉。于是,“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与开头“序”中描写的嵇康的身影与音乐联系在一起遥相呼应,同时也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移情手法。鲁迅曾经说过:“青年时期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原来,“吟罢低眉无写处”的心境多么与之相似。有人也曾评说,“向秀作思旧赋,家国万端,生机变乱,不可胜说。然而郁结者,欲说还休,休又难止”。也许这就是抒情小赋动人心弦之处——“短歌微言不能长”(曹丕《燕歌行》)最好的诠释吧。
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也有应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总之,《思旧赋》以含蓄的笔法,表述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用简短的笔墨,隐晦曲折的表达自己哀伤激愤之情。尤其是“山阳邻笛”的典故,哀怨愤懑,情辞隽远,已经成为后世文学审美的意象之一。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
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
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
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
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译文
我和嵇康、吕安的行止相近,他们都有不受拘束的才情。可是嵇康的志向高远而疏阔,吕安的心胸旷达而豪放,之后各自因为一些事情而被杀。嵇康精通所有的技艺,对于音律尤其高妙。当临刑之时,他回头看了看太阳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正值我将要西行,路过我们旧日的居所,当此之时,太阳渐渐地迫近它的沉落之地,寒冷的冰霜越发显出凄凉的样子,邻里有人吹笛,吹出的声音嘹亮悲摧,追怀往昔一起游玩宴乐的情分,我被这笛声触动不禁深深叹息,所以写下这样的赋。
奉命前往遥远的上京,又回身向北而去。
泛舟渡过黄河,路过昔日在山阳的故居。
举目看到萧条的旷野,在城脚下停下我的车舆。
重履二人留下的遗迹,经过深巷中的空屋。
感叹《黍离》的歌声深切地哀悯西周的宗庙,悲伤《麦秀》的调子飘荡在殷朝的废墟。
因为抚摸到古老的哀愁而怀念故去的人,我的心徘徊而踌躇。
梁栋屋宇都历历存在而没有丝毫损毁,故人的形容和精神已远逝不知所去。
当年李斯受罪被杀,为着不能再牵黄犬出上蔡门打猎而恋恋不舍,叹息长吟。
我哀悼嵇生将要永辞世间的最后一刻,回顾日影再一次弹响鸣琴。
人生的缘分遭际聊寄于瞬间的领悟遇合,剩下的美好生命托付给哪怕只有一寸的光阴。
我听到笛子的声音爽朗慷慨,仿佛嵇生绝世的清音得以重临。
我的车驾将重新起程,于是执笔写下此刻的心情。
注释
吕安:字仲悌,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居止:居住的地方。不羁之才:有才能但不受羁绊。志远而疏:志向高远,但疏于人事。心旷而放:心性旷达,游离于世俗。以事见法:以,因;事,指二人被诬之事,详见后文;法,刑;以事见法,因那件事而被加刑。博综:博,广;综,综合。此处指广博掌握(很多技能)。丝竹:丝指弦乐,竹指管乐,此处引申为音乐、乐器。就命:就死、赴死。顾:看。逝将:将要。迈:行。薄: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之处。寥亮:即今嘹亮。曩昔:从前。游宴:出游、聚会。
将命:奉命。适:往。旋反:旋,回;反,同“返”;旋反,回来,指从洛阳回去。徂:行。
济:渡。山阳:嵇康原住在山阳嵇山之下。
驾:车驾。城隅:城的一角。
二子:指嵇康和吕安。历:经。穷巷:隐僻的里巷。
愍:通“悯”;同情。黍离:《诗经》中感叹周朝覆亡的诗歌。殷墟:殷都旧址,在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麦秀:指麦子秀发而未实。
惟:思念。古昔:指上文的周商旧事。怀今:指有感于古人事而怀念嵇康和吕安。
焉如:何往。
受罪:受(因罪所加的)刑罚。吟:叹息。
辞:诀别。
运遇:命运遭遇。领会:对于命运的领悟和理解。余命:剩下的生命。寸阴:极短的时光,指临刑前的片刻。
鸣笛:指序中所说的邻人之笛。寻:继续。
驾:马车。言:语气助词。将迈:将要出发。援:提。翰:笔。写心:描述自己的心境。
赏析
这篇赋体文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向秀为怀念故友嵇康和吕安所作。此赋分为“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字里行间直陈直叙,除了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之外,对当时黑暗政治难以明言的悲愤也流露其中。可谓情真语切,悲愤交加,寓情与景,寄意遥深。
“序言”写向秀自己经过旧庐时闻邻人笛音,不禁忆起嵇康之死及其死前弹琴的模样。“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当时,亡友嵇康看看日影,临刑将到,便索琴弹了一曲只有他自己会弹的《广陵散》。其“远而疏”的从容气度,对临刑前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对屠杀者极度藐视的神情,活灵活现,如在目前。据《晋书》记载:“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所以说,《广陵散》是嵇康“临当就命”索琴而弹出的绝响,是嵇康最后思想的凝结,也是我们了解嵇康生命意识的关键。有人说,嵇康“把庄子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罗宗强语),因为,琴声对于嵇康来说,曾经凝聚着“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的神仙情结。有了这样的心态,嵇康不会去顾及人生之途上到底有多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哪怕“寄余命于寸阴”,也不忘去弹奏“感天地以致和”的音乐,让琴声超越人生困境的诗性境界,去创化一种本然,去拓展一种空谷传响、长啸久绝。作者这样写嵇康惨遭杀害时戏剧性的动人表现,目的是歌颂亡友的德才和风度。
“主文”虚实相间,借景抒情,凄楚悲怆,涵咏不尽。“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此处用“济”、“经”、“瞻”、“息”、“践”、“历”等动词,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的举步维艰的处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方面又是通过特定时间的特定景物移情抒怀。鲁迅说,向秀写《思旧赋》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向秀绕一大段远路到山阳去,是为了凭吊昔日好友,而凭吊又是为了告别。这是因为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而当年,他与嵇康曾沿着这条路,往返于山阳与洛阳,寒风凛冽,往事如烟……如今好朋友嵇康曾经存在的地方,已物是人非。“叹《黍离》”、“悲《麦秀》”、“栋宇存”而“形神逝”。故居、情景仍然是日落、音声如昔,但自嵇康死后,他的妻儿已迁居他乡,此处只留下了一座空宅。虽然栋宇还没有毁坏,而主人已经形神俱逝。远远望去,犹如荒冢一样凄凉。这些现实与往事,无不勾起向秀的极大伤感。此刻,向秀想起历史上李斯被腰斩的冤案:李斯临刑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对儿子关于黄犬的一段临别谈话,读之令人鼻酸,这是血泪的怨愤控诉。向秀用此隐喻和类比,为嵇康鸣不平,故又忆及“顾日影而弹琴”之事。忽然,远处传来了嘹亮而断续的笛声,原来是陌生的邻人吹起了一首伤感的曲子,在这寒冷的黄昏,更是沁人肺腑的凄凉。于是,“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与开头“序”中描写的嵇康的身影与音乐联系在一起遥相呼应,同时也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移情手法。鲁迅曾经说过:“青年时期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原来,“吟罢低眉无写处”的心境多么与之相似。有人也曾评说,“向秀作思旧赋,家国万端,生机变乱,不可胜说。然而郁结者,欲说还休,休又难止”。也许这就是抒情小赋动人心弦之处——“短歌微言不能长”(曹丕《燕歌行》)最好的诠释吧。
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也有应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总之,《思旧赋》以含蓄的笔法,表述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用简短的笔墨,隐晦曲折的表达自己哀伤激愤之情。尤其是“山阳邻笛”的典故,哀怨愤懑,情辞隽远,已经成为后世文学审美的意象之一。
猜您喜欢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
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
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
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
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
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
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
函荾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
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
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
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
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
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
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
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
超兮西征,屑兮不见。
寖淫敞,寂兮无音。
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
嫉妒闟茸,将安程兮。
方时隆盛,年夭伤兮。
弟子增欷,洿沫怅兮。
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
向不虚应,亦云己兮。
嫶妍太息,叹稚子兮。
懰栗不言,倚所恃兮。
仁者不誓,岂约亲兮?
既往不来,申以信兮。
去彼昭昭,就冥冥兮。
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
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面。
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
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烛至,絺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
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
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
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
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
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
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
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
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
雰霭淟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
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
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
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
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
琮俯仰,金奏石搏。
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
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
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
言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是奚足异?
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云落,即冻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人间。
屯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葕阳之所不入。
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
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
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
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脅,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
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
且其怪松入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甎,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
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
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
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于吉凶之占。
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
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