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惠子相梁

先秦 · 佚名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分类: 初中文言文  讽刺  哲理  寓言 

佚名: 初中文言文  讽刺  哲理  寓言 

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注释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相梁:在梁国当宰相。梁:魏国的都城,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根据史实魏国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或:有人。于是:与现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译为“于是”。恐:害怕。国:国都。往:前往。鹓鶵: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止:栖息。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于是:在这时。鸱:人教版语文书中解释为猫头鹰。吓: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夫:句首语气词,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那鹓鶵。三:虚指,多次。发于南海:于,从。飞于北海:于,到。子:你,指代惠子。

赏析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鶵”“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鶵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按: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比起《逍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

猜您喜欢

君子阳阳

先秦 · 佚名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分类: 诗经 

国风·唐风·羔裘

先秦 · 佚名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
岂无他人?
维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
岂无他人?
维子之好。

分类: 诗经  怨刺 

庸医治驼

明代 · 江盈科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
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
驼者随直,亦随死。
其子欲诉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
呜呼!
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
(自媒一作:自诩)

分类: 初中文言文  寓理  故事 

愚公移山

先秦 · 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分类: 初中文言文  寓言  故事 

日出入

两汉 · 佚名

日出入安穷?
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分类: 乐府  祭祀  抒情  哲理 

醉翁亭记

宋代 ·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分类: 辞赋精选  初中文言文  古文观止  山水  抒情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