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译文
就算是真有像古籍上说的挥舞长戈让夕阳回升的功力,也无法挽救当时注定灭亡的宋朝了!而现在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楚囚的南冠,只不过这次换成文天祥成了势大元朝的阶下囚。
想想历史上张良谋刺秦王和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故事,文天祥的气节只有比他们更伟大!
宋端宗和帝昺就像乘龙而去的黄帝一样,都成为了历史。也停留在历史之中的文天祥自然无法像丁令威那样化作仙鹤回到华表上来看看曾经的大宋故土。
而我们连像晋朝的文人那样在新亭之上哭泣国家衰败只剩半壁江山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现在的局势还远远不如当时的晋朝。
注释
徒把干戈挽落晖:此句即用该典,意谓宋室江山如夕阳西下,难逃覆亡的命运。南冠:本为春秋时期楚人所戴之冠名。以南冠代指囚徒。被风吹:喻元兵势大。
子房:张良,韩国人,家五世相韩。诸葛:三国时诸葛亮,佐刘备建蜀汉,力图恢复汉室江山,而蜀最终为魏所灭。祚:皇位。祚移,喻改朝换代。
鼎湖龙去:这一句即用该典,指宋端宗及帝昺已死。华表鹤归:这里引用该典,意谓不见文天祥英魂来归。
新亭:意谓如今整个天下都要被异族统治,不如东晋尚有半壁江山。
赏析
文天祥是宋末民族英雄,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人格理想,不知影响了多少富于民族气节的中华儿女。虞集这首《挽文丞相》诗,不仅颂扬了文天祥精忠报国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家国之痛。而这些深沉蕴藉的情感,是通过诸多典故的妙用来表达的。张良、诸葛亮等事典,含蕴着宋室灭亡殆天意,非人力所可挽回的深深无奈。新亭对泣之典,抒发了诗人沉痛的故国之思。及物是人非的感慨。面对大好河山落入异族之手的现实,不由得联想到东晋初年过江之士,因北方沦于外族统治而痛心疾首之事。然而,他们仍保有半壁江山,不像如今整个华夏大地都被元人侵占。相形之下,诗人不免慨叹“大不如前”。
大元不杀文丞相,君义臣忠两得之。
义似汉皇封齿日,忠于蜀将斫颜时。
乾坤日月华夷见,海岭风霜草木知。
只恐史官编不尽,老夫和泪写新诗。
三百馀年乐育恩,晚从科目得斯人。
崎岖岭海期年国,零落毡毛万死身。
诸葛未亡犹有汉,包胥欲泣更无秦。
挑灯忼慨歌梁父,鬓发萧森戄鬼神。
猜您喜欢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石渠承雨作流泉,中有参差荇菜牵。
花近飞觞鱼骇逝,柳低步障燕随穿。
红尘朝路常参吏,清昼斋居几劫仙。
但乞会稽寻贺监,酒船一棹水中天。
得谢荷休泽,消摇在岩阿。
结庐庇风雨,樊圃搴藤萝。
塞坐古人书,日夕犹咏歌。
追念少壮日,玩愒亦已多。
兢兢事补塞,奈此迟暮何。
美人百里内,邈若隔山河。
兴怀贻好音,缊藉三春花。
报言慎芳岁,卷石崇巍峨。
海风吹雨散晨曦,纨扇高堂两鬓丝。
想见东南宾客盛,临江酾酒看潮时。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