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背景
诗人方干科举未第,于是登临山水,整日以吟咏诗歌来娱乐。这首诗是方干旅居洋州(今陕西洋县)时写的。
译文
抬头所见纵然不是我的家乡景,仔细想来一切却似我在故乡时。
白鹤盘旋奔向远方投入了岛屿,蝉拖着哀鸣余音飞向另一树枝。
冷月照窗倚着孤枕感到很倦怠,清泉绕石朋友聚饮自觉举杯迟。
仕路坎坷迟迟不能平步青云去,梦回江南半生漂泊此身仍旅羁。
注释
举目:抬眼望。似:一作“如”。故山:旧山。喻家乡。
远势:谓远物的气势、姿态。孤屿:孤岛。曳:拖着。别枝:另一枝;斜枝。
凉月:秋月。窗:一作“床”。欹:斜倚。澄泉:清泉。泛觞:谓饮酒。古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时以酒杯浮在水面,漂到谁的面前,就谁饮。迟:慢。
青云:高位,喻高官显爵。平行:平步。“梦到”句:一作“梦到江头身在兹”。旅羁:久居他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方干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首低眉之间,蕴含着深沉的感伤之情。
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这两句前人十分称道,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见尤袤《全唐诗话》)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骆宾王诗“西陆蝉声唱”,许浑诗“蝉鸣黄叶汉宫秋”,黄庭坚诗“高蝉正用一枝鸣”,都写蝉在通常情况下的鸣叫;而方干此诗,则是蝉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仅蝉有动势,而且声有特色:诗人捕捉的是将止而未止的蝉声,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能诱发读者的想象。一“曳”字用得新颖别致,摹状精切传神,前所罕见。
第三联:“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前一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变换场景,写饮宴泛觞的场面。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飘到谁的面前,就该谁饮酒。饮宴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幅寡言少欢的神态。“泛觞迟”的“迟”字,既写景,又出情。
这一联,以月明之夜和宴乐之时为背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我形象。上下两句场景虽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显示出难以消解的情怀,却又藏而不露。直到第四联,作者才将内心的隐痛全盘托出。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意思是说:遗憾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从全诗的艺术风格来看,这一联显得过分率直而欠含蓄。不过,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和渲染,倒也使人觉得情真意切。大概方干对自己功名不就,耿耿于怀,如鲠在喉,但求一吐为快吧。
猜您喜欢
枕上愁多百绪牵,常时睡觉在溪前。
人前尽是交亲力,莫道升沈总信天。
携手江村。
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送春归、客尚蓬飘。
昨宵谷水,今夜兰皋。
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料芳悰、乍整还凋。
待将春恨,都付春潮。
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几生余习在,时复作微吟。
坐夏莓苔合,行禅桧柏深。
入山成白首,学道是初心。
心地不移变,徒云寒暑侵。
闭户先生无是非,竹湾松树藕苗衣。
愁吟密雪思难尽,醉倒残花扶不归。
若出薜萝迎鹤简,应抛舴艋别渔矶。
到头苦节终何益,空改文星作少微。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