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诗人在公安(今湖北公安)时。此前杜甫在夔州的时候,写出了不少调高律细的诗篇,同时又想尝试一种新的诗体。有一天,他写了一篇非古非律,亦古亦律的七言诗《愁》,题下自己注道:“强戏为吴体。”这首《暮归》也是一首吴体七律。
译文
秋箱打黄了碧绿的梧桐树上,白鹤在栖息,城楼上的梆子声惊得乌鸦在啼叫。
踏着明亮的月色我回家进门,寒凉的风中传来不知谁家的捶绢声。
想南去渡过桂水却没有船只,想北回秦川又到处战乱不息。
虽然年过半百却不称心如意,明天看云还要抚杖而行。
注释
黄:在此用作动词,霜使原来的碧梧变黄。梧:梧桐。柝:击柝即打更。乌:乌鸦。
客子:作者自谓。捣练:捣洗白绸。
桂水:今连江,一说为漓江,均在广西。这里应指湘水。阙:缺。秦川:古地区名。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一带。这里指长安。鼙:一种军用小鼓。鼓鼙在唐诗之中常用来比喻战争。可能是指当年吐蕃入侵。
不称意:不如意。杖:拄(杖)。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边。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下半首四句也同样转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龙说:“结语见去志。”(《读杜心解》)此评并不准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这首拗体七律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是虚实结合。尤其是第一句“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出现了三种颜色。仔细推究,这些颜色是有虚实之分的。“黄”和“白”是实在的,但“碧”就是虚写,因为“碧梧”叶已给严霜打“黄”了。可见用字也像用兵那样,可以“虚虚实实”。“虚写”,实质就是突破词义的束缚,使词的组合形式达到意义的丰富性,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努力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借鉴。
不觉百年半,何曾一日闲。
朝随烛影出,暮趁鼓声还。
瓮里非无酒,墙头亦有山。
归来长困卧,早晚得开颜。
山色偏宜暮,桐声小作秋。
人行溪侧畔,天在树梢头。
学懒真成懒,知休却得休。
遣愁愁不去,愁尽自无愁。
意行无所之,偶傍陂头立。
空村犬吠豪,高树蝉嘒急。
风尘一身老,海宇万感集。
还家日已暮,草露青鞋湿。
牛羊久已下,寂寞掩柴扉。
水鹊鸣城堞,飞萤上戟衣。
夜凉江海近,天阔斗牛微。
何日招舟子,寒江北渡归。
牛羊久已下,寂寂掩城扉。
水鹤鸣城堞,飞萤上戟衣。
夜凉江海近,天阔斗牛微。
何日招舟子,寒江北渡归。
只向城西去,非关夙有期。
闻歌知我至,抛卷候门时。
终日惟相对,竟归亦不辞。
老僧出户望,偏怪步何迟。
微雨湿凉烟,暮色霭然至。
钟声出白云,知有云中寺。
草根乱虫鸣,列星森就位。
远火照江村,流萤忽如坠。
浩歌下烟萝,一静了万类。
山云沈晚照,半醉别田家。
度岭逢微雨,沿溪落野花。
鸟声林际噪,烟影屋边斜。
渐有丰年望,新秧处处蛙。
城西萧寺登高晚,瘦马驮秋入郭门。
投刺牛心空有炙,当垆犊鼻久无裈。
天阴欲访荆轲冢,月晦难招乐毅魂。
醉解鱼肠酬酒价,市桥无语立黄昏。
猜您喜欢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分类: 宋词三百首 小学古诗 江南 写景 早教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写景 山水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分类: 小学古诗 写景 山水 景点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
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
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
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
小子幽园至,轻笼熟柰香。
山风犹满把,野露及新尝。
欲寄江湖客,提携日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