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暮秋山行

唐代 · 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分类: 秋天  山林  写景  悲愁 

岑参: 秋天  山林  写景  悲愁 

译文

疲惫的马儿睡卧在长长的山坡上,太阳已经落到水面上。
山中的秋风吹进空寂的树林,树叶飒飒作响,好像有人进入林中。
苍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的雨,青石的路面没有了灰尘。
千万种念头,都在这傍晚出现在脑海,万物的声音都在萧瑟的清晨悲鸣。
鶗鴂昨晚还在鸣叫,蕙草已经开始枯萎。
何况我这远行的异乡人,自然就会有很多艰苦的辛酸。

注释

飒飒:风声。
旻: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
鶗鴂:亦作“鶗鴃”,即杜鹃鸟。

赏析

诗的开头就以“马”“长坂”写山行,但并非写山间行走,而是写山间停歇。而且这种停歇又并非那种充满雅致逸兴的停歇,而是“疲卧”,以马的疲于山行,衬托了人的倦于奔波。接着,又以渡口西沉的斜阳来烘托诗人的心境。
  诗的下面四句写“暮秋”,是山行的环境。“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两句先以风吹空林来表现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实则无人来衬托林的“空”,幽深静寂的环境写得十分生动。“如有人”的比喻,更加反衬出树林的空寂。“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正值秋日凉雨初霁,路上行尘不起。前两句从左右,这两句从上下将山间景色点染得更为幽静空寂。这四句所写的山色极其生动逼真,使人如临其境,就其本身而言,如唐代殷璠所说,是“宜称幽致”的,然而在此时此地,它所映衬的却是诗人空虚惆怅的心境。诗人之所以“卧”,并非由于山色幽雅宜人,而是由于千般烦恼与愁绪集于一身,是由于“疲”。由“千念”一转,写所感。此时正是岁暮时节,而迎萧瑟秋风,诗人百感交集,而其感情基调则是一“悲”字。以“千念”统领,说明诗人感触很多,这一切都由“暮节”而引发。“万籁”表明其声响之多,然而这一切音响只能越发触动诗人悲愁心绪。客观环境中的“万籁”,反衬主观心境中的“千念”。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在这里,诗人用屈原诗意,以鶗鴂已鸣,芳草色陈,比喻盛时已过,年岁渐高,抱负难以施展;流露出对岁月,实际是对自身处境的深深忧虑。诗的最后两句在上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处境:岁月已晚,而自己仍在异乡漂泊奔波。“远行”二字呼应题目“山行”,表现此行之遥远艰辛,同时暗示出远行奔波之毫无成就。诗人所疲于山行的原因,就在诗的这四句中说明了;而“苦辛”二字则为“暮秋山行”作了总的归结。将暮秋景色与山行所感紧密结合,使之相互衬托,从而突出了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心境。其中写山色四句,语句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意境幽远凄清,与全诗格调极为和谐。

猜您喜欢

先主武侯庙

唐代 · 岑参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
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生查子·秋社

宋代 · 吴文英

当楼月半奁,曾买菱花处。
愁影背阑干,素发残风露。
神前鸡酒盟,歌断秋香户。
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

分类: 秋天  妇女  望远  怀人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代 ·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分类: 宋词三百首  月亮  秋天  爱国 

赵将军歌

唐代 · 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分类: 边塞  写人  将军 

送陈子归陆浑别业

唐代 · 岑参

虽不旧相识,知君丞相家。
故园伊川上,夜梦方山花。
种药畏春过,出关愁路赊。
青门酒垆别,日暮东城鸦。

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宋代 · 吴文英

一番疏雨洗芙蓉。
玉冷佩丁东。
辘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
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临池飞阁乍青红。
移酒小垂虹。
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
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

分类: 秋天  宴饮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