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赏析
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句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鹅儿在长满菱荇的池中嬉戏游水,燕子从桑榆林中衔泥飞出,筑巢于屋梁之间。此联仅用名词构成诗句,而未用动词或形容词,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句法。
第二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做得好不好?你说这两句里面,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没有的。没有动词、没有用形容词,全是名词放在一起,“菱荇鹅儿水”,这个就是诗歌的特殊句法。你可以想像,鹅儿在那里戏水,水上面有菱荇,这些不要讲出来。就用“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也是这样,燕子在树里穿来穿去,把桑树、榆树的枝条来做自己的窝,回来做自己的燕窝,这些你自己去想像吧。它是这样的一种句法,这是特别地工整的句法。
“”这句诗可以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媲美,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并论,是林黛玉的许多佳句之一。
猜您喜欢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
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即时休。
孰与话轻柔?
东逝水,无复向西流。
想象更无怀梦草,添衣还见翠云裘。
脉脉使人愁!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
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即时休。
孰与话轻柔?
东逝水,无复向西流。
想象更无怀梦草,添衣还见翠云裘。
脉脉使人愁!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
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琐窗前。
凭阑愁立双娥(é)细,柳影斜摇砌。
玉郎还是不还家?
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