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唐代 · 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分类: 叙事  讽刺 

张谓: 叙事  讽刺 

背景

秦汉至唐时期,随着行政区域的设置和海上道路的开通,岭南与海外及内地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经贸的繁荣,使地方官员有了膜货的物质基础,也为他们提供了讨好朝廷的条件。作者在任潭州刺史时有感于这种世事便创作了此诗。

参考资料:
1、龚霁芃 龚杏根.唐诗分类鉴赏: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50页

译文

通往铜柱朱崖的道路艰险崎岖,登坛封拜的伏波横海曾效驰驱。
百越的土人自愿进贡珊瑚宝树,汉代的使者何劳又去辨诬洗污。
奔驰山中的驿马担心日已向暮,航行江上的孤舟生怕遇上风雨。
这些珍奇宝物从来都很难得到,只恐贤明的君主顾也不肯一顾。

注释

铜柱朱崖:指南方边远地区。铜柱: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按所立铜柱在今广西分茅岭下。朱崖:又称珠崖,汉郡名,即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伏波:汉马援曾为伏波将军,韩说曾为横海将军,两人都曾率兵南征。登坛:古代封拜大将,都要筑坛受命,然后出师。
越人:泛指南方人。五岭以南,古为百越之地。珊瑚树:古人以为珍饰之物。獬豸冠:御史所服之冠。獬豸:类似羊的神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
难得:指稀世的珍宝。言古代明君屏绝稀奇珍宝,免使臣下逢迎其欲,以图恩宠。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地方官员以进贡方物为名,行市恩买宠之实的诗,词微义显,言正行方,全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意思是说,远方贡物,不该强取。首二句由怀古领起。“铜柱”、“朱崖”,暗指杜侍御出使的地点,这个地方正是当年伏波将军(马援)、横海将军(韩说)拜将坛、征讨东越之地。言外之意,历史上的两位战将,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才到了那里,功彪千载,名垂青史,如今杜侍御为了攫取贡物,取悦皇帝,也到了那里,孰公孰私、孰尊孰卑,两相对照,泾渭分明。若说一二句是侧面讽谏的话,三四句就是从正面进言。意思是说汉唐国力强盛、为其威望所折服,南越人自会心甘情愿向朝廷进献像珊瑚树那样的珍贵礼物,又何必劳驾杜侍御不辞辛劳、万里迢迢前去亲自索要。
  后四句为第二部分,写杜侍御冒险而夺取贡物,未必能取悦皇上。五六句承首句,突出“道路难”三字。马精疲力尽,还要爬山涉水,唯恐太阳下山赶不及路程;船,孤帆无伴,还要冲波鼓浪、冒着春寒艰难行驶。两句将杜侍御为逢迎,不惜一切代价的为人及其心理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七八句,以反言若正的笔法,表面上为粉饰朝廷、为君王开脱,实则寓含更深刻的讽刺。从“多恐”二字里透露了这一消息,可谓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此诗紧扣御史的职责和其卑鄙行为,构成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起到辛辣讽刺的效果。

猜您喜欢

东京赋

两汉 · 张衡

安处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怃然有间,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苟有胸而无心,不能节之以礼,宜其陋今而荣古矣!
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缪公于宫室,如之何其以温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

“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宫邻,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择肉西邑。
是时也,七雄并争,竞相高以奢丽。
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
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思专其侈,以莫己若。
乃构阿房,起甘泉,结云阁,冠南山。
征税尽,人力殚。
然后收以太半之赋,威以参夷之刑。
其遇民也,若薙氏之芟草,既蕴崇之,又行火焉!
惵惵黔首,岂徒跼高天,蹐厚地而已哉?
乃救死于其颈!
敺以就役,唯力是视,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高祖膺籙受图,顺天行诛,杖朱旗而建大号。
所推必亡,所存必固。
扫项军于垓下,绁子婴于轵涂。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
作洛之制,我则未暇。
是以西匠营宫,目翫阿房。
规摹逾溢,不度不臧。
损之又损之,然尚过于周堂。
观者狭而谓之陋,帝已讥其泰而弗康。“

  “且高既受命建家,造我区夏矣。
文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
武有大启土宇,纪禅肃然之功。
宣重威以抚和,戎狄呼韩来享。
咸用纪宗存主,飨祀不辍,铭勋彝器,历世弥光。
今舍纯懿而论爽德,以春秋所讳而为美谈,宜无嫌于往初,故蔽善而扬恶,祗吾子之不知言也。
必以肆奢为贤,则是黄帝合宫,有虞总期,固不如夏癸之瑶台,殷辛之琼室也。
汤武谁革而用师哉?
盍亦览东京之事以自寤乎?“

  “且天子有道,守在海外。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
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岩险与襟带?
秦负阻于二关,卒开项而受沛。
彼偏据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

  “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隩,靡地不营。
土圭测景,不缩不盈。
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
审曲面势,泝洛背河,左伊右瀍。
西阻九阿,东门于旋。
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
回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轘辕。
大室作镇,揭以熊耳。
底柱辍流,镡以大岯。
温液汤泉,黑丹石缁。
王鲔岫居,能鳖三趾。
宓妃攸馆,神用挺纪。
龙图授羲,龟书畀姒。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周公初基,其绳则直。
苌弘魏舒,是廓是极。
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度堂以筵,度室以几。
京邑翼翼,四方所视。
汉初弗之宅,故宗绪中圮。“

  “巨猾间衅,窃弄神器。
历载三六,偷安天位。
于时蒸民,罔敢或贰。
其取威也重矣!
我世祖忿之,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
授钺四七,共工是除。
欃枪旬始,群凶靡馀。
区宇乂宁,思和求中。
睿哲玄览,都兹洛宫。
曰止曰时,昭明有融。
既光厥武,仁洽道丰。
登岱勒封,与黄比崇。“

  “逮至显宗,六合殷昌。
乃新崇德,遂作德阳。
启南端之特闱,立应门之将将。
昭仁惠于崇贤,抗义声于金商。
飞云龙于春路,屯神虎于秋方。
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其内则含德章台,天禄宣明。
温饬迎春,寿安永宁。
飞阁神行,莫我能形。
濯龙芳林,九谷八溪。
芙蓉覆水,秋兰被涯渚戏跃鱼,渊游龟蠵永安离宫,脩竹冬青。
阴池幽流,玄泉洌清。
鹎鶋秋栖,鹘鵃春鸣。
鴡鸠丽黄,关关嘤嘤。
于南则前殿灵台,龢驩安福。
謻门曲榭,邪阻城洫。
奇树珍果,钩盾所职。
西登少华,亭候修敕。
九龙之内,寔曰嘉德。
西南其户,匪凋匪刻。
我后好约,乃宴斯息。
于东则洪池清蘌,渌水澹澹。
内阜川禽,外丰葭菼。
献鳖蜃与龟鱼,供蜗蠯与菱芡。
其西则有平乐都场,示远之观。
龙雀蟠蜿,天马半汉。
瑰异谲诡,灿烂炳焕。
奢未及侈,俭而不陋。
规遵王度,动中得趣。“

  “于是观礼,礼举仪具。
经始勿亟,成之不日。
犹谓为之者劳,居之者逸。
慕唐虞之茅茨,思夏后之卑室。
乃营三宫,布教颁常。
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规天矩地,授时顺乡。
造舟清池,惟水泱泱左制辟雍,右立灵台。
因进距衰,表贤简能。
冯相观祲,祈禠禳灾。“

  “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
百僚师师,于斯胥洎。
藩国奉聘,要荒来质。
具惟帝臣,献琛执贽。
当觐乎殿下者,盖数万以二。
尔乃九宾重,胪人列。
崇牙张,镛鼓设。
郎将司阶,虎戟交铩龙辂充庭,云旗拂霓。
夏正三朝,庭燎晢晢。
撞洪锺,伐灵鼓,旁震八鄙,軯磕隐訇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

  “是时称警跸已下凋辇于东厢。
冠通天,佩玉玺,纡皇组,要干将。
负斧扆,次席纷纯,左右玉几而南面以听矣。
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璧羔皮帛之贽既奠,天子乃以三揖之礼礼之。
穆穆焉,皇皇焉,济济焉,将将焉,信天下之壮观也。
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访万机,询朝政,勤恤民隐,而除其眚。
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
荷天下之重任,匪怠皇以宁静。
发京仓,散禁财。
赉皇寮,逮舆台。
命膳夫以大飨,饔饩浃乎家陪。
春醴惟醇,燔炙芬芬。
君臣欢康,具醉熏熏。
千品万官,已事而踆勤屡省,懋乾乾。
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
宪先灵而齐轨,必三思以顾愆。
招有道于侧陋,开敢谏之直言。
聘丘园之耿絜,旅束帛之戋戋。
上下通情,式宴且盘。“

  “及将祀天郊,报地功,祈福乎上玄,思所以为虔。
肃肃之仪尽,穆穆之礼殚。
然后以献精诚,奉禋祀,曰:‘允矣,天子者也。
’乃整法服,正冕带。
珩紞紘綖,玉笄綦会。
火龙黼黻,藻繂鞶厉。
结飞云之袷辂,树翠羽之高盖。
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
六玄虬之弈弈,齐腾骧而沛艾。
龙輈华轙,金鋄镂鍚。
方釳左纛,钩膺玉瓖銮声哕哕,和铃鉠鉠重轮贰辖,疏毂飞軨羽盖威蕤,葩瑵曲茎。
顺时服而设副,咸龙旂而繁缨。
立戈迤戛,农舆辂木。
属车九九,乘轩并毂。
旷弩重旃,朱旄青屋。
奉引既毕,先辂乃发。
鸾旗皮轩,通帛綪旆。
云罕九斿,闟戟轇輵髶髦被绣,虎夫戴鶡。
驸承华之蒲梢,飞流苏之骚杀。
总轻武于后陈,奏严鼓之嘈囐,戎士介而扬挥,戴金钲而建黄钺。
清道桉列,天行星陈。
肃肃习习,隐隐辚辚。
殿未出乎城阙,旆已反乎郊畛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于明神。“

  “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
雷鼓鼘鼘,六变既毕。
冠华秉翟,列舞八佾。
元祀惟称,群望咸秩。
颺槱燎之炎炀,致高烟乎太一。
神歆馨而顾德,祚灵主以元吉。
然后宗上帝于明堂,推光武以作配。
辩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尊赤氏之朱光,四灵懋而允怀。
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蒸蒸之心,感物曾思。
躬追养于庙祧,奉蒸尝与禴祠。
物牲辩省,设其楅衡。
毛炰豚胉,亦有和羹。
涤濯静嘉,礼仪孔明。
万舞奕奕,锺鼓喤喤。
灵祖皇考,来顾来飨神具醉止,降福穰穰。“

  “及至农祥晨正,土膏脉起。
乘銮辂而驾苍龙,介驭间以剡耜。
躬三推于天田,修帝籍之千亩。
供禘郊之粢盛,必致思乎勤己。
兆民劝于疆埸,感懋力以耘耔春日载阳,合射辟雍。
设业设虡,宫悬金镛。
鼖鼓路浅,树羽幢幢。
于是备物,物有其容。
伯夷起而相仪,后夔坐而为工。
张大侯,制五正。
设三乏,厞司旌。
并夹既设,储乎广庭。
于是皇舆夙驾,?
于东阶,以须消启明。
扫朝霞,登天光于扶桑。
天子乃抚玉辂,时乘六龙。
发鲸鱼,铿华锺。
大丙弭节,风后陪乘。
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
礼事展,乐物具。
王夏阕,驺虞奏。
决拾既次,雕弓斯彀达馀萌于暮春,昭诚心以远喻。
进明德而崇业,涤饕餮之贪欲。
仁风衍而外流,谊方激而遐骛。
日月会于龙狵,恤民事之劳疚。
因休力以息勤,致欢忻于春酒。
执銮刀以袒割,奉觞豆于国叟。
降至尊以训恭,送迎拜乎三寿。
敬慎威仪,示民不偷我有嘉宾,其乐愉愉。
声教布濩,盈溢天区。“

  “文德既昭,武节是宣。
三农之隙,曜威中原。
岁惟仲冬,大阅西园。
虞人掌焉,先期戒事。
悉率百禽,鸠诸灵囿。
兽之所同,是谓告备。
乃御小戎,抚轻轩。
中畋四牡,既佶且闲。
戈矛若林,牙旗缤纷。
迄上林,结徒营。
次和树表,司铎授钲。
坐作进退,节以军声。
三令五申,示戮斩牲。
陈师鞠旅,教达禁成。
火列具举,武士星敷。
鹅鹳鱼丽,箕张翼舒。
轨尘掩迒,匪疾匪徐。
驭不诡遇,射不翦毛。
升献六禽,时膳四膏。
马足未极,舆徒不劳。
成礼三殴,解罘放麟。
不穷乐以训俭,不殚物以昭仁。
慕天乙之弛罟,因教祝以怀民。
仪姬伯之渭阳,失熊罴而获人。
泽浸昆虫,威振八寓。
好乐无荒,允文允武。
薄狩于敖,既璅璅焉。
岐阳之蒐,又何足数。“

  “尔乃卒岁大傩,殴除群厉。
方相秉钺,巫觋操茢侲子万童,丹首玄制。
桃弧棘矢,所发无臬。
飞砾雨散,刚瘅必毙。
煌火驰而星流,逐赤疫于四裔。
然后凌天池,绝飞梁。
捎魑魅,斮獝狂。
斩蜲蛇,脑方良。
囚耕父于清泠,溺女魃于神潢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
八灵为之震慴,况鬾蛊与毕方。
度朔作梗,守以郁垒。
神荼副焉,对操索苇。
目察区陬,司执遗鬼。
京室密清,罔有不韪。“

  “于是阴阳交和,庶物时育。
卜征考祥,终然允淑。
乘舆巡乎岱岳,劝稼穑于原陆。
同衡律而壹轨量,齐急舒于寒燠省幽明以黜陟,乃反旆而回复。
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俟阊风而西遐,致恭祀乎高祖。
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于潜户。
度秋豫以收成,观丰年之多稌嘉田畯之匪懈,行致赉于九扈。
左瞰暘谷,右睨玄圃。
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且归来以释劳,膺多福以安悆总集瑞命,备致嘉祥。
圉林氏之驺虞,扰泽马与腾黄。
鸣女床之鸾鸟,舞丹穴之凤皇。
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惠风广被,泽洎幽荒。
北燮丁令,南谐越裳。
西包大秦,东过乐浪重舌之人九译,佥稽首而来王。“

  “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
改奢即俭,则合美乎斯干。
登封降禅,则齐德乎黄轩。
为无为,事无事,永有民以孔安。
遵节俭,尚素朴。
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
将使心不乱其所在,目不见其可欲。
贱犀象,简珠玉。
藏金于山,扺璧于谷。
翡翠不裂,玳瑁不蔟所贵惟贤,所宝惟谷。
民去末而反本,咸怀忠而抱悫于斯之时,海内同悦,曰:‘吁!
汉帝之德,侯其褘而!
’盖蓂荚为难莳也,故旷世而不觌。
惟我后能殖之,以至和平,方将数诸朝阶。
然则道胡不怀,化胡不柔?
声与风翔,泽从云游。
万物我赖,亦又何求?
德寓天覆,辉烈火烛。
狭三王之趢趗,轶五帝之长驱。
踵二皇之遐武,谁谓驾迟而不能属?
东京之懿未罄,值余有犬马之疾,不能究其精详。
故粗为宾言其梗概如此。“

  “若乃流遁忘反,放心不觉,乐而无节,后离其戚,一言几于丧国,我未之学也。
且夫挈缾之智,守不假器。
况纂帝业,而轻天位。
瞻仰二祖,厥庸孔肆。
常翘翘以危惧,若乘奔而无辔。
白龙鱼服,见困豫且虽万乘之无惧,犹憷惕于一夫。
终日不离其辎重,独微行其焉如?
夫君人者,黈纩塞耳,车中不内顾。
佩以制容,銮以节涂。
行不变玉,驾不乱步。
却走马以粪车,何惜騕褭与飞兔。
方其用财取物,常畏生类之殄也。
赋政任役,常畏人力之尽也。
取之以道,用之以时。
山无槎辞,畋不麇胎。
草木蕃庑,鸟兽阜滋。
民忘其劳,乐输其财。
百姓同于饶衍,上下共其雍熙。
洪恩素蓄,民心固结。
执谊顾主,夫怀贞节。
忿奸慝之干命,怨皇统之见替玄谋设而阴行,合二九而成谲。
登圣皇于天阶,章汉祚之有秩。
若此,故王业可乐焉。“

  “今公子苟好勦民以媮乐,忘民怨之为仇也;好殚物以穷宠,忽下叛而生忧也。
夫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櫱栽。
昧旦丕显,后世犹怠。
况初制于甚泰,服者焉能改裁故相如壮上林之观,杨雄骋羽猎之辞。
虽系以隤墙填堑,乱以收罝解罘卒无补于风规,祇以昭其愆尤。
臣济奓以陵君,忘经国之长基。
故函谷击柝于东,西朝颠覆而莫持。
凡人心是所学,体安所习。
鲍肆不知其怄,翫其所以先入。
咸池不齐度于鼃咬,而众听或疑。
能不惑者,其唯子野乎?“

  客既醉于大道,饱于文义。
劝德畏戒,喜惧交争。
罔然若酲,朝罢夕倦,夺气褫魄之为者,忘其所以为谈,失其所以为夸。
良久乃言曰:“鄙哉予乎!
习非而遂迷也,幸见指南于吾子。
若仆所闻,华而不实;先生之言,信而有徵。
鄙夫寡识,而今而后,乃知大汉之德馨,咸在于此。
昔常恨三坟五典既泯。
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得闻先生之馀论。
则大庭氏何以尚兹?
走虽不敏,庶斯达矣。“

分类: 叙事  抒情  赞扬  建筑 

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得暄字

唐代 · 张谓

旌节临溪口,寒郊斗觉暄。
红亭移酒席,画鹢逗江村。
云带歌声飏,风飘舞袖翻。
花间催秉烛,川上欲黄昏。

段太尉逸事状

唐代 · 柳宗元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且大乱,若何?“
孝德曰:“愿奉教。“
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孝德曰:“幸甚!”
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
太尉曰:“无伤也!
请辞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
吾戴吾头来矣!”
甲者愕(è)。
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
副元帅固负若属耶?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
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罪且及副元帅。
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
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命持马者去,旦日来。
遂卧军中。
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
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
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
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
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
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
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
何敢言我!”
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
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
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
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
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
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
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
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
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
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
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
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
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
谨状。

分类: 叙事  赞美  写人 

送僧

唐代 · 张谓

童子学修道,诵经求出家。
手持贝多叶,心念优昙花。
得度北州近,随缘东路赊。
一身求清净,百毳纳袈裟。
钟岭更飞锡,炉峰期结跏。
深心大海水,广愿恒河沙。
此去不堪别,彼行安可涯。
殷勤结香火,来世上牛车。

陈涉世家

两汉 ·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ì,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令陈人武臣、张耳、陈馀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
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
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陈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
吴广围荥阳。
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
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
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
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生,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
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二三月。
章邯追败之,复走次渑池十余日。
章邯击,大破之。
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
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
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
不如因而立之。“
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
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非楚意也。
楚已诛秦,必加兵於赵。
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也。
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
若楚不胜秦,必重赵。
赵乘秦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
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
  燕故贵人豪杰谓韩广曰:“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
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原将军立为燕王。“
韩广曰:“广母在赵,不可。“
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
且以楚之彊,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赵独安敢害将军之家!”
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
居数月,赵奉燕王母及家属归之燕。
  当此之时,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
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反击周市。
市军散,还至魏地,欲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
时咎在陈王所,不得之魏。
魏地已定,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
使者五反,陈王乃立宁陵君咎为魏王,遣之国。
周市卒为相。
  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
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
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
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
与战,田臧死,军破。
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
  阳城人邓说将兵居郯,章邯别将击破之,邓说军散走陈。
铚人伍徐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伍徐军皆散走陈。
陈王诛邓说。
  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譄﹑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
陈王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
秦嘉不受命,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
告军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
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
  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
章邯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
陈王出监战,军破,张贺死。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
陈胜葬砀,谥曰隐王。
  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
  初,陈王至陈,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
留已徇南阳,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
宋留不能入武关,乃东至新蔡,遇秦军,宋留以军降秦。
秦传留至咸阳,车裂留以徇。
  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
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
齐王曰:“闻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
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
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
田儋诛杀公孙庆。
  秦左右校复攻陈,下之。
吕将军走,收兵复聚。
鄱盗当阳君黥布之兵相收,复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
会项梁立怀王孙心为楚王。
  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
涉之为王沉沉者!”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
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
陈王信用之。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高祖时为陈涉置守頉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
犹未足恃也。
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吾闻贾生之称曰: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以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飘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
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铦于钩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索隐述赞】天下匈匈,海内乏主,掎鹿争捷,瞻乌爰处。
陈胜首事,厥号张楚。
鬼怪是凭,鸿鹄自许。
葛婴东下,周文西拒。
始亲朱房,又任胡武。
伙颐见杀,腹心不与。
庄贾何人,反噬城父!

分类: 初中文言文  咏史  传记  叙事 

题长安壁主人

唐代 · 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分类: 友情  哲理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