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
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
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背景
这首词大约成于康熙十七年(1678)秋,是词人为姜宸英所作的思人词。当时,姜宸英一人穷困潦倒借住在佛寺中,词人的意图可能就是邀请姜宸英前来明珠府居住。
译文
天色已晚,小院里忽然添了几分寒意,便觉得此时衣裳有些单薄了。一个人独饮闷酒,对着自己的影子对饮长歌。
我怀念在萧寺中惺惺相惜的友人是否衣缕单薄,不抵风寒呢。西风劲吹夕阳,随着晚风,天气转寒,自是那槐花也承受不起这寒风,萧萧索索,落了一阵。
注释
罗衫:丝织衣衫。酌:饮(酒)。酬酢:客相互敬酒,主敬客曰酬,客敬主曰酢。此处是说独自酌饮,唯有自家的形影相随,非常孤独寂寞。
萧寺:佛寺。后因称佛寺为萧寺。别绪:分别时的思绪、情感。萧索:凄清冷落。西风恶:是说西风的猛烈寒冷。角:号角,古代的乐器,多用于军营。
赏析
这是一篇思念故友的作品。
词的上片从自己的感官出发,写怀友心绪。词人以“小院清凉”起笔,言及天气刚刚转冷,后句有“晚来”自然说到那一天至傍晚时,天气变得凉了,而由“清朝‘博学鸿词’考试一般设于秋季”可知,此处说的应该是秋凉。秋凉便觉得有些寒意了。念及此处,便想起了那友人,为下片怀人之言埋下伏笔。而此时词人只能一个人驱寒,“形影空酬酢”一句便把词人自己的伤怀念远、孤独寂寞的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下片自然承接到怀念友人处,提及萧寺。自友人处起笔,想起当初跟友人在萧寺中惺惺相惜之情、对饮长谈之景,对比此刻的自己的形影相吊,忽而不觉黯然。萧寺名虽出自萧姓,但也觉萧索之意,遂有下句“别绪应萧索”。此处词人匠心独运,把自己的感情转而嫁接到随后而至的秋凉之感上,又用萧寺做引子,显得十分巧妙有味,意在含蓄地写出词人与好友都是孤独寂寞的处境,心照不宣地邀请好友来府居住。结句以景结尾,满含悠然不尽之意,从容道来,一点都不带滞凝之感,令人遐思无限。
词人此作将自己的思友之情藏起,上片写己,下片转至友人,把笔触瞄准了各种秋景,景语之处,句句怀人,显得尤为真挚感人。全词意境优美,景情交融,极含婉深致。
猜您喜欢
柳色春阴重。
东风力,快将云雁高送。
书檠细雨,吟窗乱雪,井寒笔冻。
家林秀桔霜老,笑分得、蟾边桂种。
应茂苑、斗转苍龙,唯潮献奇吴凤。
玉眉暗隐华年,凌云气压,千载云梦。
名笺淡墨,恩袍翠草,紫骝青鞚。
飞香杏园新句,眩醉眼、春游乍纵。
弄喜音、鹊绕庭花,红帘影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
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
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
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
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
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
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女。
琼酥酒面风吹醒。
一缕斜红临晚镜。
小颦微笑尽妖绕,浅注轻匀长淡净。
手挼梅蕊寻香径。
正是佳期期未定。
春来还为个般愁,瘦损宫腰罗带剩。
分类: 写人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