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
别离何遽。
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
愁无据。
寒蝉鸣处。
回首斜阳暮。
赏析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他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纪昀评赵彦端《介庵词》说:“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词婉约而不“纤秾”,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仅用的“阳关”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好词。
猜您喜欢
忆著旧山归去乐,松筠岁晚参天。
老来慵似柳三眠。
从教官府冷,甘作地行仙。
青琐紫微追昨梦,扁舟已具犹怜。
有情如酒月如川。
为君忘饮病,更拟索茶煎。
乱云萦浦。
做雪不成还是雨。
知我为何。
一笑仍添一恨多。
不须归去。
琥珀杯深能几许。
草色如袍。
记取从今舞处娇。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气佳哉寿域。
正晓松呈翠,早梅施白。
良辰值良月。
看景星朝睹,洗空霜洁。
珍图瑞牒。
仰天心、钟在俊杰。
向人间,化作如膏甘雨,莫放春歇。
堪忆。
三吴乐事,画戟凝香,舞衣回雪。
风流胜绝。
尊中酒,坐中客。
问今年何事,骑鲸南去,久矣湘枫下叶。
早归来,应取千龄,凤池旧列。
携手江村。
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