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
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背景
这首诗当为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在秦州时所作。
译文
长久地骑着你,冒着天寒,朝向关塞前进。
风尘中你老了,还在继续尽力劳顿。岁晚时你病了,沉重地使我无限伤心。
你的毛骨与众哪有不同?但能驯良地伴随我直到如今。
虽是微小的生物,蕴藏的情意决不可浅论。你真叫我感动,我要一心地把你沉吟。
注释
尔:代指马。关塞:边关;边塞。深:远、险。
老尽力:谓一生尽力,年老而力衰。语出《韩诗外传》卷八。
毛骨:毛发与骨骼。岂:难道。殊众:不同于众。殊:不一样。驯良:和顺善良;驯服和善。犹至今:言一贯驯良,至今不变。
沉吟:忧思。
赏析
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颔联是承接首联两句,在句法上一句变作三折,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在当岁晚天寒的时候,况且又生病,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老尽力,用《韩诗外传》典故。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尾联说: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沉吟”二字,写出诗人感慨非常深,有一种人不如马的感叹。
杜甫既受到统治者的弃斥,同时又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怀和同情,这也是他为什么往往把犬马——特别是马看成知己朋友并感到它们所给予他的温暖的一个客观原因。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作者自身的影子。申涵光说:“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其所以如此,是和他自己便是一个“废弃之物”的身世密切相关的。
杜甫在这首诗里,感情是多么深沉!他抒写了对病马的怜爱,又运用“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漂泊西南天地间”的老诗人的艰难蹭蹬的憔悴形象,出现于字里行间。清代仇兆鳌注释这首诗,说它反映了杜甫的“爱物之心”,其实并不止于爱物,而是借马以自况。诗中的“驯良”、“长吟”显然别有寄托,全诗以四十字抒写了辛劳、遭遇、怨怼、不平、感悟的几层意思,归结到自己叹老嗟卑,风尘仆仆,辗转征途,与老马的结局是没有两样的。
伏枥日已久,桃花减却春。
是谁能相尔,非老不骄人。
梦入千军劲,心飞万里频。
以兹劳在抱,愁似怯风尘。
入门作病人,出门骑病马;可堪贫如洗,两病都著哑。
我马不能言,主人笔代写;所病病在饥,消瘦剩两踝。
无复霜雪蹄,迟迟行其野;感主相怜意,垂鞭不忍打。
他人富刍粟,食多恩恐寡;愿守主人贫,忍饥伏枥下。
猜您喜欢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
未成游碧海,著处觅丹梯。
云障宽江左,春耕破瀼西。
桃红客若至,定似昔人迷。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
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闷到房公池水头,坐逢杨子镇东州。
却向青溪不相见,回船应载阿戎游。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