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背景
《登百丈峰二首》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至十二载(753年)间。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之际,高适经人引荐入陇右和河西两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中充任掌书记之职。高适先到了武威,再去陇右节度使管辖的临洮。这组诗当作于高适在武威之时。
译文
早上登上百丈峰,远眺那燕支山道。
高山上,汉兵遗留下来的堡垒高耸入云天;胡地的天空旷远苍茫。
遥想当年霍将军,连年在此征讨匈奴。
匈奴终究没能灭绝,这孤寒的高山空自承受着这些纷乱的事实。
如今只见大雁高飞而过,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慨伤怀。
晋武帝轻忽继承人的培养和选拔之事,没有废除惠帝;惠帝登基后,晋朝终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中原地区豺狼当道,胡人常常南下入侵。
全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胡人们妄自称尊。
现在白庭地区还冲着青阳门的方向。
名利之场的事是不值得去追问的,且看那晋朝的君臣,无非都与草根同朽罢了。
注释
百丈峰:山名,在今甘肃武威。燕支:山名,亦名焉支山,古时在匈奴境内,位于今甘肃山丹东。
汉垒:汉军营垒。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胡天:指胡人地域的天空;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霍将军:指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此:一作“北”。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此代指唐时突厥等北方民族。草草:骚扰不安的样子。
唯见:一作“唯有”。
晋武轻后事:晋武,即晋武帝司马炎。惠皇:晋惠帝司马衷,司马炎之子。他即位后,贾后乱政,导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之祸。
瀍洛:瀍水和洛水的并称。洛阳为东周、东汉、魏、晋等朝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地处瀍水两岸、洛水之北)。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地。此指中原地区。胡羯:指北方少数民族。
五原:关塞名。即汉五原郡之榆柳塞。又作“五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白庭:匈奴单于之庭。在今甘肃民勤北。青阳门:晋宫门名。
朝市:朝廷与市肆,泛指名利之场。
赏析
这两首诗描写了作者登上百丈峰的所见、所思,境界阔大而高迈。第一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百丈峰所见到的营垒、胡天雄壮苍凉的景象,并联想到昔日的战争以及这些战争对边塞的意义。
“”诗人登山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百丈峰的山景,而是曾经为匈奴长期占据、汉兵多次征讨的燕支山,可见诗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不为游览,而是想要观察边疆关隘的地势,思索文治武功的才略。
“”有感慨昔日战阵已不在,如今胡兵仍猖撅之意。
“”诗人思前想后,对霍去病征伐匈奴的赫赫功勋不由感慨良多。
“”诗人思接千古,看到北方继匈奴而后,又有羌、突厥等为祸中原,非兵戈所能平夷,因此多少征战都是徒耗国力而已。
“”面对自然界的从容与亘古不变,诗人更感到那几多征讨,几多纷扰,如今都湮没了,顶多留下记载。
全诗先写登山所见,遂由故垒胡天中联想到昔日的战争,诗人自然想到这些战争对边塞的意义,追今抚昔后,结论是:“徒草草”而已,最后面对永恒的自然,诗人更感到困惑,只能在一片疑虑中,悲哀地结束诗章。诗人在《塞上》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并充满信心地提出“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可以是解决边境问题的方法之一。如今诗人面对“霍将军”的“连年此征讨”而“匈奴终不灭”的现实,不由陷人了新的彷徨。目睹‘“鸿雁飞”之景,诗人囿于积极用世的功利心态的枷锁,并没能体悟到顺其自然的妙处,只是陷入更艰苦的徘徊和思索之中。回首当年的几多征伐,如今纷扰依然,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久居塞外,与边疆人民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对边疆事务体察入微,往往更能觉人所未觉。这首诗堪称是诗人怎样对处理边疆纠纷,以求长治久安之策的深深思考,因此此诗的政治意义与其文学意义一样光耀诗坛,横亘边塞。
第二首诗由上文对边疆守御的思考,由此而及晋朝在胡人的入侵中灭亡的史实,分析了晋朝破灭的原因和过程,深深感叹内政不修则外虏入侵,并以此讽喻时局。
“”诗人对晋国国灭,遭逢大难,感到痛惜。
“”前一句是后一句的原因,正因为内政混乱,才导致国力衰微,游牧民族才得以长驱直入。
“”诗人指出政权衰弱则人民如待宰的羔羊,任由人侵者宰割。这是胡人入侵所造成的悲惨现实。
“”诗人居安思危,告诫当局者。
“”诗人总结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了那些只顾一味争名夺利者的可鄙可悲的下场。
全诗分析了晋朝破灭的原因、过程,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潜伏的危机,最后诗人对追求名利的人提出批评。后来李唐王朝为后梁所覆灭,中国进入五代十国这一与南北朝一样的混乱时期。这首诗竟成了大唐王朝不幸的偈语,这或许是诗人所始料未及的。
猜您喜欢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诸生曰万盈,四十乃知名。
宅相予偏重,家丘人莫轻。
美才应自料,苦节岂无成。
莫以山田薄,今春又不耕。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沈侯未可测,其况信浮沉。
十载常独坐,几人知此心。
乘舟蹈沧海,买剑投黄金。
世务不足烦,有田西山岑。
我来遇知己,遂得开清襟。
何意阃阈间,沛然江海深。
疾风扫秋树,濮上多鸣砧。
耿耿尊酒前,联雁飞愁音。
平生重离别,感激对孤琴。
少时方浩荡,遇物犹尘埃。
脱略身外事,交游天下才。
单车入燕赵,独立心悠哉。
宁知戎马间,忽展平生怀。
且欣清论高,岂顾夕阳颓。
题诗碣石馆,纵酒燕王台。
北望沙漠垂,漫天雪皑皑。
临边无策略,览古空裴回。
乐毅吾所怜,拔齐翻见猜。
荆卿吾所悲,适秦不复回。
然诺多死地,公忠成祸胎。
与君从此辞,每恐流年催。
如何俱老大,始复忘形骸。
兄弟真二陆,声名连八裴。
乙未将星变,贼臣候天灾。
胡骑犯龙山,乘舆经马嵬。
千官无倚著,万姓徒悲哀。
诛吕鬼神动,安刘天地开。
奔波走风尘,倏忽值云雷。
拥旄出淮甸,入幕征楚材。
誓当剪鲸鲵,永以竭驽骀。
小人胡不仁,谗我成死灰。
赖得日月明,照耀无不该。
留司洛阳宫,詹府唯蒿莱。
是时扫氛祲,尚未歼渠魁。
背河列长围,师老将亦乖。
归军剧风火,散卒争椎埋。
一夕瀍洛空,生灵悲曝腮。
衣冠投草莽,予欲驰江淮。
登顿宛叶下,栖遑襄邓隈。
城池何萧条,邑屋更崩摧。
纵横荆棘丛,但见瓦砾堆。
行人无血色,战骨多青苔。
遂除彭门守,因得朝玉阶。
激昂仰鹓鹭,献替欣盐梅。
驱传及远蕃,忧思郁难排。
罢人纷争讼,赋税如山崖。
所思在畿甸,曾是鲁宓侪。
自从拜郎官,列宿焕天街。
那能访遐僻,还复寄琼瑰。
金玉本高价,埙篪终易谐。
朗咏临清秋,凉风下庭槐。
何意寇盗间,独称名义偕。
辛酸陈侯诔,叹息季鹰杯。
白日屡分手,青春不再来。
卧看中散论,愁忆太常斋。
酬赠徒为尔,长歌还自咍。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