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
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
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
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
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
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
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背景
按词中描写的是秋冬景色,且曰‘榆塞重来’,可知是指作者于康熙二十一年八,习至十二月随副都统郎谈赴梭龙时第二次至山海关,故应系于该年八、九月份。
译文
无情的野火,趁着阵阵西风,烧光了天涯芳草。冰天雪地里再次来到边塞,鬓发染霜,我已被寒风吹老。牧马长嘶,胡笳乱鸣,一并闯进我忧愁的怀抱。定然知道今天晚上,我这个庾信般多愁善感的诗人,会瘦掉多少。
即便是脑满肠肥的过去,尚且难以消受,这里的荒烟落照。更何况司马相如早已憔悴,不再有当垆卖酒的风流格调。回乐峰彻骨寒冷,受降城如此僻远,思念家乡的梦儿夜夜萦绕。登高凭栏,四野茫茫,不由百感交织,只能向着远方,发出一声清啸。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即念奴娇。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汉儿村:在今辽宁省朝阳县境内。榆塞:榆关,即山海关。“牧马”两句:汉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庾郎:北周诗人庾信。他身经丧乱,作品饱含愁思,曾作《愁赋》。
脑满肠肥:不操心的人,吃得饱,养得胖。文园:指司马相如。酒垆风调: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和妻子卓文君在酒店当垆卖酒。回乐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受降城:有三处,这里泛指边塞。
赏析
上片写塞上萧瑟荒凉之景,再借用多愁多病的庾郎典映自己,表现词人心中绵绵的伤感情怀。
下片进一步渲染愁怨之深,以“便是”“何况”步步写来,层层烘托,一咏三叹,婉转曲折,并以“文园憔悴”的典故突显了此刻的乡愁,感情所至,情韵深挚,自有扣人心弦的力量。
全词除了抒写远在边关的征夫怀人思乡的愁情外,还把“脑满肠肥"、“五陵公子”和“文园”、“庾郎”(也是作者自况)对比,为才人薄命痴儿多福而不平。
猜您喜欢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
烟水阔。
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碧碪度韵,银床飘叶。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
叹轻别。
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
怨歌长、琼壶暗缺。
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
楚箫咽。
谁倚西楼淡月。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西风吹散云头雨,斜阳却照天边树。
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绮罗。
征鸿何处起,点点残霞里。
月上海门山,山河莽苍间。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