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背景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于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期。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等领导的永贞革新。同年八月,永贞革新失败。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贬谪永州时期,柳宗元心情郁闷,写下很多诗文,这首《笼鹰词》为其中之一。
译文
萧瑟的秋风里飘飞着严霜,雄鹰展翅直上九霄迎接那曙光。
铁翅冲破云雾,斩断长虹,挟带着雷电掠过平旷的山岗。
忽然俯冲下来,披荆斩棘,抓起狐狸与兔子又重回九天之上。
利爪存毛,钢喙沾血,百鸟纷纷躲藏,雄鹰环顾四周,无人能敌,不禁慷慨激昂。
不料湿热的夏天骤然而至,抱病的雄鹰羽毛尽脱,元气大伤。
草丛中的狐狸与老鼠居然也敢乘人之危当面骚扰,一夜之中挑衅不断,令人寝食难安。
雄鹰只愿凭借下一个天高气爽的秋季,挣脱重重枷锁再上万里云间。
注释
凄风:指秋风。淅沥:风声。严霜:寒霜。翻:飞翔。曙光:黎明的阳光。
披:分开。裂:冲破。虹霓:彩虹。霹雳:响雷,震雷。掣电:闪电。捎:掠过。
砉然:象声词。这里指鹰俯冲时发出的响声。劲翮:强劲有力的翅膀。攫:抓取。苍茫:指天空。
爪毛:爪上带着毛。吻血:嘴上沾着血。百鸟逝:各种鸟都逃避躲藏起来。独立:单独站立。激昂:心情振奋,气概昂扬。
炎风溽暑:盛夏又湿又热的气候。摧藏:摧伤,挫伤。
为患:形成危险、灾祸。一夕十顾:一夜之间多次张望。
清商:清秋。假:凭借。拔去:摆脱。万累:各种束缚。一作“万里”。云间:指天上。
赏析
此诗以笼鹰自喻抒发了作者当年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时的豪情壮志,以及失败后遭到迫害摧残的悲愤;渴望有朝一日能冲出樊笼,展翅高飞,实现其宏伟抱负。
诗的前半部分,极写鹰击长空,叱咤风云的雄姿。前两句“”说苍鹰不畏严寒,迎着曙光,上薄云天。“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风驰”中的“凄风”、“严霜”这些冷色调的字眼,使整个画面弥漫着肃杀之气。而“虹霓”、“霹雳”等词,又平添几笔耀眼的暖色。“砉然劲翻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以粗放之笔写苍鹰的作为,“一剪”、“一攫”刚劲利索,可谓所向披靡。“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回顾时激昂”,以特写手法刻划苍鹰的神采,气宇轩昂,不同凡俗。这里的“荆枣”、“狐兔”既切合时景,又蕴含政治寓意。
柳宗元礼赞苍鹰,读者想要知道作者的真意,可从他坦陈心事的书信中寻找答案。《寄许京兆孟客书》云:“宗元早岁,与负罪者友善,始奇其能,谓可以立仁义,裨教化。过不自料,勤勤免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不知愚陋,不可为强,其素意如此也”。又云:“年少气锐,不识几徵,不知当否,但欲一心直遂,果陷刑法,皆自所求得之,又何怪也?”这里虽有自轻自责的意思,但他并不讳言“永贞革新”之际,怀有济世救民的志向,期望“一心直遂”,取得成功。柳宗元少年得志,位居显要,那种卓厉的气概,就活似矫健的苍鹰。
诗的后半部分,写形势陡变,苍鹰突遭厄运,困蹇惶恐,日夕不安。“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以季节更替喻政局变化,以脱毛换羽暗指自身受到迫害。“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以狸鼠为患喻处境险恶,以寤寐不宁直抒胸中的积愤。柳宗元一朝谪废,饱尝奔窜禁锢之苦,形容自己犹如翼摧羽折,任人宰割的落难之鹰,是很自然的,也是很贴切的。诗的结尾两句“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是体现出诗人企盼“起废”的急切心情。这种心情在他的书信中再三再四的倾吐过。这首诗充分地展示了柳宗元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自信,及对迫害者的鄙视。
金元好问评柳诗云:“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遗山先生文集》卷十一《论诗绝句》)一语道破了柳宗元诗歌感情深沉,弦外有音的特点。这首《笼鹰词》正体现了柳诗的这一特点。
八月穫黍霜野空,苍鹰羽齐初出笼。
剑翎钩爪目如电,利吻新淬龙泉锋。
少年臂尔平郊去,草动人呼跃寒兔。
竦身下击霹雳忙,毛逐奔风血濡距。
尔能搏兔不能食,未饱中肠行复击。
主人厌兔尔尚饥,一生不快为人役。
蒿间黄雀鸣啾啾,饥啄野粟心无求。
赋形虽小技能薄,不受羁縻得自由。
猜您喜欢
苞枿ba矣,惟恨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
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
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杨子不答。
(追者之众一作:追之者众)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
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寻之。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
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