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背景
此诗是顾炎武在三十六岁时,根据《山海经》关于精卫鸟的故事写成的。那时,反清复明的力量只剩下东南海隅和西南边陲微弱地持着,作者的很多好友也已在斗争中牺牲了。面对这一不利形势,诗人以精卫自喻,而作此诗。
译文
世间万事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何必自寻无来由的烦恼?
若只凭你这寸长的身躯,衔着木头填海要填到何时。
我也愿意填平这东海,即便身体沉入海中心也拒不悔改。
但是只要大海没有被填平,我填海之心将永不泯灭。
呜呼!你看不到,西山之上的飞禽虽衔木者众多,但都在自己忙着筑自己的巢歇息!
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所记载的一种鸟。相传是炎帝的少女,由于在东海中溺水而死,所以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常常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尔:指精卫。终古:永远。
鹊、燕:比喻无远见、大志,只关心个人利害的人。窠:鸟巢。
赏析
精卫衔木石以填东海的故事,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经常呤咏的内容。这则故事之所以成为一个熟典,就在于精卫鸟的形象代表了人间的一种可贵而又可悲的精神。将精卫和愚公作一个比较的话,二者事有相类之处,但它们所体现的精神特质却是迥然不同。精卫体小,所衔木微,而东海无涯,无有平期。然而“我心无终时”,填海的精神令人悲怆,令人崇敬。这种精神,对于作者这样在亡国之后永葆节操的民族志士来说,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此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充分表达了他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同时,在此诗中诗人也渗透了区区一人的身单势孤,当然,也有对那些为了一己利益“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的不满和无奈。
此诗以问答的形式成篇,自然地形成了三个层次。“万事有不平,尔何空白苦?”“万事有不平”句的问话是代表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心态。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慕于懦弱的一种自欺,明明承认万事不平,又觉得已回天无力,于是主张放弃反抗,停止斗争。这种人还往往自命通达,很容易发展为与世俯仰,随波逐流,丧失节操。作者则借精卫之口以明志:“”这是对精卫精神的讴歌,又是作者心灵的直接宣泄。在当时,明王朝大势早去,复国无望,这一点作者心里自然是清楚的,所以他白比精卫,誓死不向清朝统治者屈节,决心坚持“衔木”,直至终古胜利仪是奋斗者的愿望,虽然不爵叮能实现,但舍身的抗争却誓不停止,永远是战士的精神脊柱,那就是可歌可泣的正义之志。作者的宣誓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也正是作者内心的剖白。“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借对话者的口吻,道出了一个可耻的现实:原来的一些明朝士人,在亡国之后,初隐而后仕,自营巢窠,卖志求荣,丧失了民族的气节。他们不过是一群为作者所不齿的燕鹊之类的“众鸟”,在精卫的面前却显得非常的卑鄙无耻了。
此诗对精卫的形象作了富于独创性的再塑造、在诗的中间作荷让精卫自己反复鸣唱,使其光辉的精神特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这种民族精神的瑰宝之所以光芒闪耀,异彩夺目,是作者将它置身于“燕雀”的衬托之上,所获得的神效。美与丑相激共振,精卫与燕雀同处于一个画面之中,各行其是,顿时黑白昭然,圣沽与龌龊的互相比较,所产生的褒贬效果分外强烈。
另外,此诗采用对话的形式行文运笔,使诗的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尽弃雕饰。从而使通篇不枝不蔓,精工细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无论是诗中所弘扬的正义之气,还是诗歌所达到的艺术造诣,都能够强烈地感染读者,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猜您喜欢
三屯山势郁峥嵘,少保当年此建旌。
名似北平临宿将,制如河上筑降城。
忠祠日落来山鬼,武库苔封蚀禁兵。
一望幽燕人物尽,颓垣荒草不胜情。
想贞元朝士无多,满目江山,日月如梭。
上苑繁华,西湖富贵,总付高歌。
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台人物蹉跎。
生待如何,死待如何?
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辰尾垂天谪,亡人惎寇兵。
舟师通大别,猎火照方城。
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君王亲草莽,微命托宗枋。
彳亍终南近,间关绕霤平。
张旃非聘客,蹑屩一书生。
雀立庭柯瞑,猿啼夜柝惊。
秦车今已出,誓死必存荆。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
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今年祖龙死,乃至明年亡。
佛狸死卯年,却待辰年戕。
历数推迁小嬴缩,天行有馀或不足。
东支跳梁历三世,四十五年称伪霁。
牂牁越巂入舆图,两戒山河归宰制。
佳兵不祥,天道好还。
为贼自贼,为残自残。
我国金瓯本无缺,乱之初生自支孽。
徵兵以愿州,加饷以愿州。
土司一反西蜀忧,妖民一唱山东愁。
以至神州半流贼,谁其嚆矢繇支尤。
四入郊圻躏鲁齐,破屠邑城不可数。
刳腹绝肠,折颈摺颐,以泽量尸。
幸而得囚,去乃为支。
支口呀呀,凿齿锯牙。
建蚩旗,乘莽车。
视干城之流血,拥艳女兮如花。
呜呼支德之残如此,而谓天欲与之国家。
然则苍苍者其果无知也耶,或曰完颜氏之兴不亦然与。
中国之弱,盖自五代。
宋与契丹,为兄与弟。
上告之神明,下传之子孙。
一旦与其属,支攻其主人。
是以祸成于道君,而天下遂以中分。
然而天监无私,馀殃莫赎。
海水云昏,幽兰景促。
彼守绪之遗骸,至临安而埋狱。
子不见夫五星之丽天,或进或退或留或疾。
大运之来,固不终日。
盈而罚之,天将弃蔡以壅楚,如欲取而固与。
力尽敝五材,火中退寒暑。
汤降文生自不迟,吾将翘足而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