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精卫·万事有不平

清代 ·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分类: 赞美  精神 

顾炎武: 赞美  精神 

背景

此诗是顾炎武在三十六岁时,根据《山海经》关于精卫鸟的故事写成的。那时,反清复明的力量只剩下东南海隅和西南边陲微弱地持着,作者的很多好友也已在斗争中牺牲了。面对这一不利形势,诗人以精卫自喻,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刘义钦,史言喜,梁文娟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 下[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02.第487页

译文

世间万事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何必自寻无来由的烦恼?
若只凭你这寸长的身躯,衔着木头填海要填到何时。
我也愿意填平这东海,即便身体沉入海中心也拒不悔改。
但是只要大海没有被填平,我填海之心将永不泯灭。
呜呼!你看不到,西山之上的飞禽虽衔木者众多,但都在自己忙着筑自己的巢歇息!

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所记载的一种鸟。相传是炎帝的少女,由于在东海中溺水而死,所以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常常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尔:指精卫。终古:永远。
鹊、燕:比喻无远见、大志,只关心个人利害的人。窠:鸟巢。

赏析

精卫衔木石以填东海的故事,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经常呤咏的内容。这则故事之所以成为一个熟典,就在于精卫鸟的形象代表了人间的一种可贵而又可悲的精神。将精卫和愚公作一个比较的话,二者事有相类之处,但它们所体现的精神特质却是迥然不同。精卫体小,所衔木微,而东海无涯,无有平期。然而“我心无终时”,填海的精神令人悲怆,令人崇敬。这种精神,对于作者这样在亡国之后永葆节操的民族志士来说,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此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充分表达了他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同时,在此诗中诗人也渗透了区区一人的身单势孤,当然,也有对那些为了一己利益“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的不满和无奈。
  此诗以问答的形式成篇,自然地形成了三个层次。“万事有不平,尔何空白苦?”“万事有不平”句的问话是代表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心态。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慕于懦弱的一种自欺,明明承认万事不平,又觉得已回天无力,于是主张放弃反抗,停止斗争。这种人还往往自命通达,很容易发展为与世俯仰,随波逐流,丧失节操。作者则借精卫之口以明志:“”这是对精卫精神的讴歌,又是作者心灵的直接宣泄。在当时,明王朝大势早去,复国无望,这一点作者心里自然是清楚的,所以他白比精卫,誓死不向清朝统治者屈节,决心坚持“衔木”,直至终古胜利仪是奋斗者的愿望,虽然不爵叮能实现,但舍身的抗争却誓不停止,永远是战士的精神脊柱,那就是可歌可泣的正义之志。作者的宣誓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也正是作者内心的剖白。“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借对话者的口吻,道出了一个可耻的现实:原来的一些明朝士人,在亡国之后,初隐而后仕,自营巢窠,卖志求荣,丧失了民族的气节。他们不过是一群为作者所不齿的燕鹊之类的“众鸟”,在精卫的面前却显得非常的卑鄙无耻了。
  此诗对精卫的形象作了富于独创性的再塑造、在诗的中间作荷让精卫自己反复鸣唱,使其光辉的精神特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这种民族精神的瑰宝之所以光芒闪耀,异彩夺目,是作者将它置身于“燕雀”的衬托之上,所获得的神效。美与丑相激共振,精卫与燕雀同处于一个画面之中,各行其是,顿时黑白昭然,圣沽与龌龊的互相比较,所产生的褒贬效果分外强烈。
  另外,此诗采用对话的形式行文运笔,使诗的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尽弃雕饰。从而使通篇不枝不蔓,精工细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无论是诗中所弘扬的正义之气,还是诗歌所达到的艺术造诣,都能够强烈地感染读者,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猜您喜欢

咏风

唐代 ·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版本一)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版本二)

分类: 咏物  言志  赞美   

感事 其四

清代 · 顾炎武

尚录文侯命,深虞雒邑东。
千秋悬国耻,一旦表军功。
蹋鞠追名将,乘轩比上公。
君王多倚托,先与赋彤弓。

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一 申包胥乞师

清代 · 顾炎武

辰尾垂天谪,亡人惎寇兵。
舟师通大别,猎火照方城。
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君王亲草莽,微命托宗枋。
彳亍终南近,间关绕霤平。
张旃非聘客,蹑屩一书生。
雀立庭柯瞑,猿啼夜柝惊。
秦车今已出,誓死必存荆。

木兰诗

南北朝 · 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惟闻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帖通:贴;惊忙一作:惶;惶火伴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分类: 初中古诗  初中文言文  乐府  叙事  民歌  赞美  女子  战争 

水龙吟·赋张斗墅家古松五粒

宋代 · 吴文英

有人独立空山,翠髯未觉霜颜老。
新香秀粒,浓光绿浸,千年春小。
布影参旗,障空云盖,沉沉秋晓。
驷苍虬万里,笙吹凤女,骖飞乘、天风袅。
般巧。
霜斤不到。
汉游仙、相从最早。
皱鳞细雨,层阴藏月,朱弦古调。
问讯东桥,故人南岭,倚天长啸。
待凌霄谢了,山深岁晚,素心才表。

分类: 咏物  松树  赞美 

述古

清代 · 顾炎武

微言既以绝,一变为从横。
下以游侠权,上以刑名衡。
六国固蚩蚩,汉兴亦攘攘。
不有董夫子,大道何由明。
孝武尊六经,其功冠百王。
节义生人材,流风被东京。
世儒昧治本,一槩而相量。
于乎三代还,此人安可忘。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