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背景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五月,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闰八月,便命他离开凤翔。诗人此行从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由于兵荒马乱,情况不明,传说纷纭,杜甫当时的心情十分焦虑。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羌村》三首。
译文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一再解释说:“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注释
正:一作“忽”。斗争,争斗;搏斗。一作“正生”。
柴荆:犹柴门,也有用荆柴、荆扉的。最初的叩门声为鸡声所掩,这时才听见,所以说“始闻”。按养鸡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异。
问:问遗,即带着礼物去慰问人,以物遥赠也叫做“问”。父老们带着酒来看杜甫,所以说“问我”。
榼:酒器。浊清,指酒的颜色。
苦辞酒味薄:是说苦苦地以酒味劣薄为辞。苦辞,就是再三地说,觉得很抱歉似的,写出父老们的淳厚。苦,一作“莫”。黍,黍子。
兵革:一作“兵戈”,指战争。童,一作“郎”。
请为父老歌:一来表示感谢,二来宽解父老。但因为是强为欢笑,所以“歌”也就变成了“哭”。“艰难”句就是歌词。从这里可以看到人民的品质对诗人的感化力量。
赏析
这第三首,叙述邻里携酒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群鸡的争斗乱叫也是暗喻时世的动荡纷乱,同时,这样的画面也是乡村特有的。正是鸡叫声招来了诗人出门驱赶群鸡、迎接邻里的举动,“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起首四句,用语简朴质实,将乡村特有的景致描绘了出来,而这种质朴,与下文父老乡邻的真挚淳厚的情谊相契合。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父老”说明了家里只有老人,没有稍微年轻的人,这位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同时为下文的“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作铺垫“问”有问候、慰问之义,同时在古代还有“馈赠”的进一步含义,于是又出现“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两句,乡亲们各自携酒为赠,前来庆贺杜甫的生还,尽管这些酒清浊不一,但体现了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由于拿不出好酒,乡亲们再三地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连年战祸,年轻人都被被征上了前线,由此体现出战乱的危害,短短四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由小小的“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乱”的全貌,这首诗也由此表现了高度的概括力。
最后四句写诗人以歌作答,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父老乡邻的关怀慰问令诗人万分感动,为表示自己的谢意,诗人即兴作诗,以歌作答。“愧”字含义丰富,既有“惭愧”意,又有“感激”、“感谢”意,而“惭愧”和“愧疚”的成分更多一些。面对淳朴诚实的父老乡亲,诗人深感时局危难,生活艰困,可又未能为国家为乡亲造福出力,所以不但心存感激,而且感到惭愧。结局两句将诗情推向极至,“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诗人长歌当哭,义愤填膺,悲怆感慨之情骤然高涨。“百虑”化作长歌咏叹,这一声长叹意味深长,饱含无奈和痛楚,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沉痛忧虑让四座乡邻大受感染,产生共鸣,举座皆是涕泪纵横。听者与歌者所悲感者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皆由是安史之乱引发。诗人的情感思绪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它能代表千千万万黎民苍生、爱国志士的心声。杜甫的诗人形象在作品中已经由“小我”升华为“大我”,“纵横”之泪是感时局伤乱世之泪,是悲国破悼家亡之泪,组诗潜藏着的情感暗流在结尾处如破堤之水奔涌而出,悲怆之情推倒了最高点,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的《羌村》三首与“三吏”、“三别”等代表作一样,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虽然作品讲述的只是诗人乱后回乡的个人经历,但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亲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的场面,绝不只是诗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它具有普遍意义。这组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部分社会现实:世乱飘荡,兵革未息,儿童东征,妻离子散,具有浓烈的“诗史”意味。
在艺术上,诗人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运用今昔对比,高度概括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三章诗不仅在形式上连绵一体,而且很好地引导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得这组诗的意蕴超越了其文字本身而显得丰富深厚。杜甫的《羌村》三首用诗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反映出安史之乱的严重危害,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文功底。
猜您喜欢
峡内多云雨,秋来尚郁蒸。
远山朝白帝,深水谒彝陵。
迟暮嗟为客,西南喜得朋。
哀猿更起坐,落雁失飞腾。
伏枕思琼树,临轩对玉绳。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
昔岁文为理,群公价尽增。
家声同令闻,时论以儒称。
太后当朝肃,多才接迹升。
翠虚捎魍魉,丹极上鹍鹏。
宴引春壶满,恩分夏簟冰。
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学并卢王敏,书偕褚薛能。
老兄真不坠,小子独无承。
近有风流作,聊从月继征。
放蹄知赤骥,捩翅服苍鹰。
卷轴来何晚,襟怀庶可凭。
会期吟讽数,益破旅愁凝。
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
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
妙取筌蹄弃,高宜百万层。
白头遗恨在,青竹几人登。
回首追谈笑,劳歌跼寝兴。
年华纷已矣,世故莽相仍。
刺史诸侯贵,郎官列宿应。
潘生骖阁远,黄霸玺书增。
乳rP号攀石,饥鼯诉落藤。
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凭久乌皮折,簪稀白帽棱。
林居看蚁穴,野食行鱼罾。
筋力交凋丧,飘零免战兢。
皆为百里宰,正似六安丞。
姹女萦新裹,丹砂冷旧秤。
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炼骨调情性,张兵挠棘矜。
养生终自惜,伐数必全惩。
政术甘疏诞,词场愧服膺。
展怀诗诵鲁,割爱酒如渑。
咄咄宁书字,冥冥欲避矰.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初中古诗 抒情 志向 抱负 早教 最美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分类: 初中古诗 咏物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
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
更肯红颜生羽翼,便应黄发老渔樵。
汨汨避群盗,悠悠经十年。
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
物役水虚照,魂伤山寂然。
我生无倚著,尽室畏途边。